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麥積山石窟:見證絲綢之路佛教東傳的足跡

2015年12月31日 09:06 | 作者:翟新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30公里的秦嶺山脈中,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因其山形奇特,遠觀似農家麥垛而得名。不久前,筆者跟隨“一帶一路看甘肅”全國百家網絡媒體絲路行活動走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水,來到了聞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


1

麥積山東崖的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 馮登寧 攝


千崖萬象

我們去的那天趕上陰天。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還未到山腳下,崖面上的三尊隋代大佛已用溫柔的目光遠遠地迎接我們了。移步向上,陡峭山崖上“凌空飛架”的棧道立林,踩上去,實在令人膽戰心驚。

麥積山石窟從十六國后秦時期開始開鑿,后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和重修,成為絲綢之路上著名石窟。現存窟龕194個,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以精美絕倫的泥塑藝術聞名于世,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跟隨講解員一路前行。走進第78窟,可以看到三面高壇基上各塑一佛,是為三世佛。正壁主佛水波紋高肉髻,鼻梁高挺,耳大垂肩,身軀強壯,身著偏袒式袈裟。仔細看,原應袒露的右肩上還有一片衣角。

據專家考證,第78窟是麥積山早期石窟,開鑿于距今1500多年的后秦時期。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夏朗云介紹說,窟中袒露右肩的造型正是印度佛像東漸的特征,而加了衣角于右肩則是佛教中國化的表現。這種半偏袒袈裟佛裝,后秦時就應在麥積山石窟中出現了,見證了中原固有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初步形成本土化佛裝的開始。

一路看過去,洞窟“密如蜂房”,大家被精美絕倫的雕塑深深吸引,早已忘記了腳下的艱險。在一個個或大或小的佛龕中,各式各樣的佛像映入眼簾。這些佛像朝代不同,服飾各異,連面孔也不全然是中原人的模樣。

夏朗云說,中亞、西亞、北非人特色的面容都能在麥積山的塑像中找到,有的還有歐洲人的痕跡。他認為,在麥積山石窟中不僅能看到佛教自西向東的傳播痕跡,也能看到佛教中國化的歷程。

麥積山石窟佛像有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早期佛像高鼻寬肩,身軀健壯,具有明顯的印度風格余韻。西魏時期,佛像清俊秀美,面容和藹,寬衣薄帶,服飾風格上已顯漢化。至隋唐時期,佛像豐滿富麗,圓潤莊嚴,已明顯趨于中原文化。

從早期的古樸雄健到后來的清秀俊美,細致婉麗,這些變化的痕跡被麥積山石窟全貌保留下來,佛教中國化進程也從中得以初步呈現。

編輯:孫莉姍

01 02

關鍵詞:麥積山石窟 絲綢之路 佛教東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