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晚婚假沒了,雇主有道義責任給補上
12月27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表示,剛剛表決通過的計生法修正法草案對晚婚晚育不再作出限制,晚婚假正式取消。
眾所周知,當初我國立法設立晚婚假制度,意在從國家層面以法律形式來獎勵晚婚晚育,促進代際生育間隔拉長,從而達到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目的。如今隨著我國生育形勢的變化和初婚初育年齡的變化(分別為25和26歲),新的計生法不再對晚婚晚育作出限制,作為其配套的假日獎勵也隨之結束其歷史使命,可謂順理成章。
然而,對于晚婚假的取消,很多人還是表示了不滿。一如諸多網民所言,3天婚假連婚禮都辦不完,更遑論蜜月。那么,婚假“縮水”的問題,是否需要國家立法來解決呢?以筆者所知,縱觀當今世界,以國家立法方式規定婚假天數的國家屈指可數,其中以澳大利亞為最,國家法律規定婚假15天,而且必須帶薪強制休假,雇主如果違反這項法律規定,就會被訴上法庭遭受懲處。其他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由雇主單位去落實長短不一的婚假。以美國為例,無論聯邦還是州政府層面,均未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婚假時長。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并無此項立法規定。盡管如此,事實上各個國家的雇主,都會給自己的員工不等的婚假。
可以揣測的是,多數國家之所以并不需要國家立法確定婚假,原因無非有三:一是婚喪嫁娶乃人類都面臨的大事,雇主理所當然應該站在人情角度給雇員一定時間假期,無須公權力操心去立法強制規定;二是雇主們和雇員在這個問題上一直配合得較好,從來沒有成為一個勞資糾紛議題或者社會問題;三是婚假長短交由雇主去自我判斷,以此顯示其公司福利之優劣。
從這個角度看,解決婚假“縮水”的問題,鑰匙仍然在雇主那里。如果一個雇主真的將其壓縮到底線水平,無疑是在公然挑戰公序良俗,也勢必把自己置于全體員工乃至社會公眾的道德壓力之下。
延伸一步說,青年們對婚假“縮水”的擔憂,實則是對法定假日乃至整個休假時間的擔憂。從這個層面來說,要消除其擔憂,就只有大力推進休假制度改革進程:立法保障所有用工單位帶薪休假制度的貫徹落實;逐步穩定法定休假天數;賦予求職者和雇員在帶薪休假方面和雇主談判及監督落實的權利等。
□張智新(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晚婚假取消 晚婚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