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悠悠寸草心 漫漫報春暉

記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

2015年10月16日 21:35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試毒,義無反顧:“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員一起住進了北京東直門醫院,成為首批人體試毒的“小白鼠”。

  在此之前,在南京召開的抗瘧藥研究內部會議上,屠呦呦報告了“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對瘧原蟲抑制率達100%”的成果。一時間,祝賀、探討、發問的信件如雪花般紛至沓來,屠呦呦親自回信、寄資料、介紹進展情況。

  然而在動物實驗中,個別動物的病理切片發現疑似毒副作用,質疑和爭論也隨之而來。

  是動物本身存在問題,還是藥物所致?屠呦呦至今還能清晰記起各方爭論不休的場景:從課題組角度看,青蒿在古籍記載中不是很毒,動物實驗也做過一些,應該問題不大;但搞毒理、藥理的同事堅持認為,人與動物有種屬差異,只有反復多次人體試服后才能臨床。

  “我當時心里很著急,因為瘧疾這種傳染病有季節性,實在不想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季節,否則就要再等上一年。” 屠呦呦說。

  為了讓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盡快應用于臨床實驗,綜合分析青蒿古代的用法并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屠呦呦向領導提交了志愿試藥報告。

  “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當年,屠呦呦的表態令很多人驚嘆:這位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竟然有這樣的膽識和氣魄。

  “在當時環境下做這樣的工作一定是極其艱難,科學家用自己來做實驗,這是一種獻身精神。”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說。

  “那個年代,尤其需要這樣的精神。”根據姜廷良回憶,早在確認青蒿哪個部位含有有效成分的實驗階段,屠呦呦就曾親自試藥,她的團隊包括中藥所里也還有別的同志志愿試藥。

  屠呦呦的試藥志愿獲得了課題組同事的響應。7月,他們在醫院嚴密監控下進行了一周的試藥觀察,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為了充分顯示青蒿素的抗瘧療效,科研團隊又在中藥所內補充5例增大劑量的人體試服,結果受試者均情況良好。

  得到肯定答案,屠呦呦準備帶著藥物赴海南開展臨床實驗。這時,她的愛人李廷釗被下放到云南“五七干校”,她只得把孩子寄放托兒所,后來又送回老家。

  兒女情長,在國家需要和集體榮譽面前,只能拋卻。

  為了取得一手資料,屠呦呦不是泡在實驗室,就是奔走在瘧區。“在那個時候,絕對是事業第一,生活是要為事業讓路的。”提起當年的經歷,屠呦呦說:“當時大家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1972年8月至10月兩個月內,屠呦呦和同事們帶著制備好的藥物奔赴海南昌江瘧區,與正在那里工作的針灸研究所臨床醫療隊會合。他們頂著高溫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尋找病人。

  從間日瘧到惡性瘧,從微小劑量到中等劑量再到較大劑量,從免疫力較強的本地人再到缺少免疫力的外來人口……初次臨床,慎而又慎,科研人員根據自身試服經驗,在用藥劑量、病患篩選等方面費盡思量。

  為確保用藥劑量,屠呦呦親自給病人喂藥、測體溫,并守在床邊觀察病情、詳細了解血片檢查后的瘧原蟲數量變化等情況。

  最終,課題組在海南完成了21例臨床抗瘧療效觀察任務,瘧原蟲全部轉陰,臨床效果令人滿意。同時他們還在北京302醫院驗證了9 例,均有效。

  1972年11月8日青蒿素誕生后,課題組花了半年左右時間拿到青蒿素純品100余克,其中一部分制備成為臨床觀察用藥。

  1973年8月10日至9月22日,制成的青蒿素片劑被送往海南瘧區進行臨床觀察。首先觀察了青蒿素治療外來人口惡性瘧疾5例,結果1例有效;2例血中瘧原蟲數量有所降低,因患者心律有期前收縮而停藥;2例無效,效果不夠理想。

  首次臨床觀察出師不利,大家十分意外:青蒿素的純度沒問題,動物實驗的數據沒問題,難道是劑型出了問題?等海南的同志將片劑寄回北京,大家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這才發現藥片很硬,很難碾碎。

  “是崩解度出了問題,影響了藥物吸收。”經過分析判斷,屠呦呦親手將寶貴的青蒿素原粉裝入膠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原副所長章國鎮親自攜藥趕赴海南疫區。

  從9月29日抵達海南至10月15日驗證季結束,共收集到3例病人。屠呦呦和同事們翹首以盼、度日如年。終于,結果顯示:3例外來人口間日瘧全部有效,未見明顯副作用。這是青蒿素的首次臨床使用,說明屠呦呦課題組所得到的青蒿素就是青蒿中抗瘧的有效成分。

  科研爭分奪秒,成果來之不易!

  回憶那段攻堅期,李廷釗很“心疼”妻子:“那時候,她腦子里只有青蒿素,回家滿身都是酒精味,還得了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的肝炎并非試藥所致,而是乙醚毒害。鐘裕蓉回憶,當時需要制備大量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但由于藥廠停工,科研人員只能從家中搬來存水用的大缸儲存乙醚,自己動手用漏斗分液提取。

  “乙醚對身體有危害,當時設備設施都比較簡陋,沒有通風系統,更沒有實驗防護,大家頂多戴個紗布口罩。”姜廷良說。

  日復一日,科研人員除了頭暈眼脹,還出現鼻子出血、皮膚過敏等反應。

  后來,實驗室的人員大多病痛纏身。鐘裕蓉的喉嚨下面長了腫瘤,可是回憶當年,她依然很激動:“我是屠呦呦親自點將,能夠在30歲的時候,參加這么偉大的項目,我非常高興,也很滿足。”

  對于這些生在舊時代、長在新中國的科學工作者,他們對祖國的貧弱落后體會尤深,對科技的進步強大熱切期盼。“523”,是他們唯一的信念和動力。

  在歷時多年的抗瘧突擊戰中,北京、山東、四川、云南、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多家科研機構奮力攻關,協同作戰。有效粗提取物確定、青蒿素含量測定和結構測定、提取工藝研究、結晶提取、藥理毒理試驗、結晶臨床驗證、資源調查、藥物制劑……每一個環節,都浸透著科研工作者的汗水;每一個發現,都凝聚著團結拼搏的精神。

  經過中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新一代抗瘧藥物最終誕生!

  2011年9月,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委員會為屠呦呦寫下的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

  “獲不獲獎不重要,我們到底奮斗出來了,把老祖宗的精華通過現代藥學給發掘出來,這是我最感欣慰的。”屠呦呦說。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世界抗瘧事業 中國科學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