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平凡真情演繹“孝”和“愛”:“三個兒子都不換”的兒媳婦
原標題:抵過三個兒子的兒媳婦:用平凡真情演繹“孝”和“愛”
圖為蔣小娟與婆婆。 張茵 攝
圖為蔣小娟與婆婆。 張茵 攝
圖為蔣小娟與婆婆。 張茵 攝
中新網麗水9月8日電 (記者 李婷婷)“給我三個兒子,也不換這一個媳婦。”說起自己的孝順兒媳婦蔣小娟,浙江麗水的陳召娣禁不住聲音哽咽,紅了眼眶。
“自從她嫁進來,只過了四年好日子。”陳召娣望向一旁坐著的蔣小娟,滿臉心疼。從2007年開始,這個家庭飽嘗了人世的苦難,丈夫、公公因疾病先后離開人世,婆婆受打擊癱瘓在床。8年間,蔣小娟默默承受住了這一切,她擦干眼淚,獨自挑起家庭的重擔,繼續為婆婆和孩子撐起這個家。
“這是女兒嗎?”“哪里請的護工啊?”看著勤勤懇懇的蔣小娟,許多不了解內情的人都好生困惑。在得知是兒媳婦時,他們不禁連連贊嘆,“這么好的兒媳婦,真少見,真孝順!”
8年時間,蔣小娟用自己的舉動,感動著周圍的人,并用行動向人們證明了愛的真諦。
被嫌的兒媳成了婆婆心目中的寶
俗話說:“婆媳自古是冤家”,但陳召娣卻說:“我雖然沒有女兒,但我的兒媳猶如女兒一般貼心,對我照顧的無微不至。”
看著如母女般和睦相處的兩人,人們很難想象她們最初也會有摩擦。
蔣小娟和喻斌剛戀愛時,婆婆陳召娣對于這個個子矮小、長相平凡的女孩是百般的不樂意。兒子1.78米的大個子,單位好,性子穩,在老太太眼里,兩個人怎么也搭不起來。
第一次到婆婆家認門的時候,婆婆就把蔣小娟晾在那里,很少跟她說話。
盡管陳召娣的態度決絕,但兩個年輕人的感情卻與日俱增。1993年,兩人終成正果。當蔣小娟踏進喻家大門的時候,婆婆的態度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成婚當晚,陳召娣對蔣小娟說:“進了這個門,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許再說兩家話。”
令蔣小娟沒想到的是,婆婆的話擲地有聲。不僅笑臉多了,話多了,更重要的是,蔣小娟覺得,婆婆真的是待自己如女兒一般。
蔣小娟性子慢,但做事穩重。婆婆陳召娣的性子急,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兩人雖然也會為了怎么做一道菜而爭執,但爭執后,蔣小娟總是會跟婆婆說:“您說得對,下次我哪里做不好您就說出來,要不怎么進步啊。”
由于婆婆的左腿是三級殘障,行動不便。年老后又患腰椎間盤突出癥,重活累活都不能再做。蔣小娟總是那么懂事,看到婆婆拿掃帚,她就會走過來說,“媽,你身體不好就別干了,放著我來就好。”
一天夜里,上完夜班的蔣小娟回到家中,門前仍舊燈火通明。蔣小娟心里一陣欣喜,她直覺中認為是丈夫在給她留門等候。于是她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家門。門一開,蔣小娟愣住了,丈夫的鼾聲從里屋飄出,眼前的人讓蔣小娟措手不及,婆婆為她開了門:“回來了,趕緊去洗洗吧,我給你弄點吃的。”
看到這一幕,蔣小娟的眼眶濕潤了。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此后的日子里,等她下夜班竟然成了婆婆的一種習慣。蔣小娟默默地對自己說:“將來一定要讓兩位老人幸福。”
然而天意總是弄人,正當這個家庭洋溢著幸福的時候,苦難就接踵而至地降臨到了這個家。
兒子患重病兒媳三年照料感動婆婆
2007年,蔣小娟的丈夫喻斌因為胃部大出血住院,在醫院,他被診斷為尿毒癥,留給喻斌的時間僅有3個月。
秋天,這是蔣小娟唯一能記得的時間信息。那天夜里,丈夫喻斌從外面應酬回來,簡單洗漱后便睡下了。原本平靜的夜晚,卻隨著喻斌的一聲哀嚎而被打破。
蔣小娟從睡夢中驚醒,看到身邊的丈夫面色慘白,雙手捂著腹部,十分痛苦。因為之前就知道丈夫患有糖尿病,蔣小娟立馬收拾了東西,準備將丈夫送往醫院。
房中空空如也,外面夜黑風涼,婆婆在一邊早已慌亂了陣腳。個子矮小的蔣小娟,硬是背著將近1.8米的丈夫,從二樓家中挪到了樓下,汗水從蔣小娟的臉上滑落,變成了婆婆眼中的淚水。
正是這一次的胃出血,喻斌被查出了身患尿毒癥,由于病毒已經大范圍擴散,醫生告訴蔣小娟,留給他們夫妻的時間已經不多。
不信,這是蔣小娟最初的反應。盡管知道丈夫患有糖尿病,但一直以來,丈夫看起來都身強體健,沒有一點身患絕癥的樣子,蔣小娟覺得可能是醫院弄錯了。
私下里,蔣小娟和婆婆一商量,決定帶著喻斌到大城市去看看。可看病需要錢,而且去外地大醫院的費用肯定不少。蔣小娟想也沒想,在花光儲蓄、借遍親戚的錢后,又把家中的房子作為抵押,從銀行貸款28萬。
帶著這筆錢,蔣小娟和婆婆陪同喻斌一起到了杭州。在杭州,醫生給出了與之前相同的結果。蔣小娟沒有死心,她又帶著丈夫和婆婆到了上海、北京,得到的結果卻始終如一。蔣小娟說,“每次檢查結果出來,我都希望醫生能跟我說一句沒事,是他們弄錯了。”可每一次醫生的話,都能在蔣小娟的心里留下一條傷口。
由于丈夫病情嚴重,醫生建議她,還是帶著喻斌回家治療。無奈之下,蔣小娟和婆婆、丈夫回到了家中,住進了麗水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
當一家人陷入絕望的時候,丈夫的病情似乎有了起色。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喻斌闖過了醫生所說的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時間一天天的溜走,丈夫依然陪伴在蔣小娟的身邊。在蔣小娟的心里,似乎又看到了一絲曙光和希望。
于是,蔣小娟便這樣來回奔波于自己工作的羽絨服廠、家和醫院之間,和婆婆輪番看護。但就在一家人以為丈夫的病情可能會出現奇跡的時候,老天爺再次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聲驚雷。
2009年,喻斌的病情開始惡化,病毒的擴散威脅到了眼睛。經過4次手術治療,醫生回天乏術,他的眼睛就此失去光明。
起初兩年,雖然一直也都是入院治療,但喻斌除了搶救時需要人陪同,平日里的穿衣吃飯基本還能自理,自從眼睛失明后,也就意味著他失去了自理能力,必須有人在醫院照料。
公公婆婆已經年老,且自身多病,顯然已經無法照顧喻斌,這個重擔無疑落在了蔣小娟的肩膀上。但如果辭職,原本就已捉襟見肘的家誰來養?丈夫的治療費用從哪兒出?猶豫再三,蔣小娟還是決定辭職,專程在醫院照顧丈夫。
“人要是沒了,什么都沒意義了。錢總會有辦法的。”蔣小娟說,當時她的腦子里就認準了這么個理。
于是,蔣小娟開始了對丈夫無微不至的照料。婆婆說,蔣小娟這三年里陪在醫院,不論是醫生護士還是病友,都是夸口不絕。蔣小娟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2點以后,才能在醫院的一張小鋼絲床上睡下。每天三次為丈夫按摩,一天都沒有落下。“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親生女兒都做不到的,我這個兒媳婦做到了。”陳召娣說。
平時,看到蔣小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兩頭跑,躺在病床上憔悴的喻斌也很心疼。有好幾次,喻斌故意耍脾氣,想要把蔣小娟氣走。“其實我知道他怎么想的,他怕他要是走了我和孩子就沒了依靠,不知道怎么過下去……但你說,我怎么能離開他呢?他只有我一個人了……”說話間,蔣小娟淚如雨滴。
2011年3月,喻斌病情再度惡化,這一次他沒能再撐過死亡的吞噬。整整四年的不離不棄,丈夫卻只留給蔣小娟一句話,“這個家,交給你了。”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平凡真情 孝 愛 三個兒子都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