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馬國超:沿著父輩的足跡前行
71年前,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馬本齋以43歲的盛年,為民族解放走完他的生命歷程。
幾十年來,馬本齋之子馬國超積極尋訪并記錄了那段曾經發生在他家鄉的抗日救亡歷史,記錄了馬本齋和他的戰友———冀中回民支隊的老戰士們共同抗日的艱辛歷程。“對家父的最好紀念,是從他的經歷和事跡中,學習他的思想品質和優良作風。”馬國超說。
馬國超
信仰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習武出身的馬本齋認為,軍隊的職責就是保國安民,然而“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不戰而退,令馬本齋對國民黨政府極為不滿,“父親就寫報告,解甲歸田了。”馬國超回憶道。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響過半年后,馬本齋不堪忍受侵略者的欺侮,在家鄉河北滄州獻縣東辛莊組建了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義勇隊,踏上了抗日救國之路。
彼時,日軍正長驅南下,無暇更多顧及冀中平原一帶。當時,河北、山東等地各種民間抗日力量此起彼伏,僅回民武裝就有七八支。
在馬國超看來,父親回鄉組建抗日武裝,是其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與轉折:馬本齋解甲歸田和組建抗日武裝的思想主軸,就是抗日的民族大義。
馬本齋在國民黨部隊時,就曾接觸共產黨員曾希圣、李楚離、彭雪楓等人。“耳濡目染間,他開始對共產黨以及共產黨人的信仰心生向往。”
1938年,經回族共產黨員劉文正聯系,馬本齋率部參加了八路軍,被命名為八路軍回民支隊,馬本齋任支隊長。1938年10月,馬本齋加入中國共產黨?;孛裰ш牫蔀檎幉筷牶?,多次參加重大戰役,馬本齋也得以把指揮藝術發揮到極致,兵鋒甚至直插冀中敵人心臟保定,打得日軍寢食不安。
馬本齋在1940年指揮的一場康莊戰斗堪稱經典。在康莊戰斗中,馬本齋帶領部隊“引蛇出洞,圍點打援”,經過40分戰斗,100余名日偽軍全部被殲滅。而回民支隊沒有一人傷亡。自此,回民支隊有了“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隨著諸多回民抗日武裝的匯聚,回民支隊亟需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政治整訓。馬本齋知道,自己這支回民支隊成員大多是農民、商販出身,要想訓練出鋼鐵戰士,需要淬火、鍛造,百煉方能成鋼。
隨后,馬本齋派漢族黨員任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負責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構建了支隊靈魂;還出版報刊,開辦回民干部學校,培養回族干部;并組建教導隊,專門培訓班、排基層干部。同時,由各分隊建立民運群眾工作組專門負責檢查隊伍紀律。這一系列的整訓措施,既嚴正軍紀,提高了戰士整體素質,又堅定了戰士愛國抗戰信念。
馬國超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兒定繼承母志”
勇謀兼備的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打了許多勝仗,創造了平原游擊戰的許多經典戰術。這些戰斗給日軍以重大打擊,對日占區構成嚴重威脅,極大牽制了日軍兵力的轉移使用。
1938年10月,抗戰形勢嚴峻。日軍將進攻重點轉移到根據地。
1941年8月27日凌晨,荷槍實彈的五六百名日軍分別從河間、獻縣、沙河橋三個據點出發,包圍了馬本齋家鄉獻縣東辛莊,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利用親情逼迫馬本齋投降。這是馬本齋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深明大義的白文冠選擇了絕食抗爭。7天后,傳來母親絕食而亡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了“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的誓言。
“我們一直生活在東辛莊,鬼子要逼迫父親投降,我也成為被抓的對象。”據馬國超回憶,“鬼子誤將鄰居家的一個男孩認作是我,把他扔在水井里。后來部隊派偵察員把我們母子接到了父親身邊。”
此后,馬國超與母親一起,在父親的帶領下,跟著回民支隊四處轉戰。幼年時,馬國超對父親的相貌記憶十分模糊,只記得父親身材魁梧,與其他人一起走路時,明顯高出別人一頭。在馬國超的記憶里,幼年的很多時間里,不是在行軍打仗,就是在馬背上顛簸度過。
雖然一直跟著部隊,馬國超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依舊很少。“晚上他回來的時候,我已經睡著了。等我醒來的時候他已經走了。他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兒,從來都是匆匆忙忙,走路也特別快。”
盡管征戰忙碌,馬本齋也有一顆舐犢之心,國超這個名字就是父親給起的。馬本齋組織抗日隊伍時沒槍沒炮,自嘆中國窮,何時能超過強國?他便將國家富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就叫這孩子國超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馬國超 馬本齋 父輩足跡 信仰 民族團結 國家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