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秦俑二號坑第二次發掘啟動 綠面俑未必代表具體涵義
秦始皇帝陵二號兵馬俑坑第二次發掘30日啟動,在1994年開始的二號兵馬俑坑第一階段考古發掘的基礎上,計劃發掘面積200m?。“兵馬俑之父”、原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兵馬俑二號坑是兵馬俑的精華,首次把考古發掘和現場文物保護結合起來;首次發現保存較好的彩繪陶俑。此次發掘旨在破解許多考古之謎,進一步了解二號坑兵馬俑的埋藏內涵。
1976年5月,秦俑考古隊在一號兵馬俑坑北側一片樹林里,發現大面積的夯土和陶俑殘片,二號兵馬俑陪葬坑就此漸露“真容”。
從1976年至2008年的考古發掘表明,二號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結構的建筑,呈曲尺形,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埋葬陶俑、陶馬約1400余件、戰車89乘、騎兵鞍馬116匹。這是一個面朝東的以戰車、騎兵、步兵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在建筑形制、兵種陣容及陶俑的神態等方面,較一、三號坑遠為復雜。
袁仲一表示,古代軍陣按形狀來分為方、圓、曲、直、銳五種,兵馬俑二號坑“前角后犄”的曲形陣,為研究古代軍事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二號坑二次發掘領隊朱思紅說,首次發掘共分布24個探方,僅限于棚木以上視覺部分,面積達1000多平米,對棚木以下的信息量有限。他透露,2000多年前的陶俑陶馬等文物深埋于棚木之下,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恒溫、恒濕的環境,彩繪相對保護完整。此次發掘會使用一些先進的考古技術,如考古信息數字采集、現場提取同步進行等。
據了解,秦俑臉部多為淡粉色,二號坑曾出土非常罕見的綠面俑,它的面部涂著粉綠色的彩繪,在文物考古界引起巨大轟動。此次發掘是否能夠再次“驚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針對“綠面俑是工匠偶一為之”、“綠色是面部的武裝裝飾,不容易被敵方發現”等說法,袁仲一認為,秦代崇尚純色,而綠色屬于調和色,是灰暗色,不一定代表具體涵義。
記者在現場看到,空曠的陳列大廳,燈火通明,在原劃分探方基礎上,考古工作者按俑坑組合單元的實際即按過洞發掘,考古流程均在公眾的目光下進行。(記者冽瑋 田進)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秦俑二號坑 發掘 綠面俑 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