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該怎樣讓紀委書記的腰桿硬起來
原標題:人民網評:讓紀委書記硬起腰桿監督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中央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副組長提名考察辦法(試行)》、《中管企業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在干部來源上,辦法明確,要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可以從紀檢監察系統內和系統外提名。
三個提名考察辦法的出臺,可謂水到渠成。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相關決定,要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如今,提名考察辦法經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議,并由中辦印發,可見紀委書記、紀檢組長的提名,不僅關乎紀檢體制改革,還關乎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色,更承載著從上到下的舉國期待。
眾所周知,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有聲有色,效果顯著,應給紀檢部門記一大功。與此同時,紀檢部門承擔著巨大壓力,也被寄予更高期待。使反腐更見真章,紀委書記、副書記和紀檢組組長、副組長的人選,顯然舉足輕重,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應該看到各級紀檢部門負責人不辱使命,守土盡責;另一方面,也不應回避一些紀檢人員有負重托。
正如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負責人所稱,各級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顧忌太多,無論是地方紀委、派駐機構還是企業紀檢機構,很少有發現和報告同級黨委問題的。有的地方出現系統性、塌方式腐敗,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嚴重缺失。該負責人還談到一個令人震撼的例子:有的地方紀委領導對反映同級黨委領導干部問題的同志說:“你不要講了,我什么也沒有聽見。”如此不作為,就是腐敗。比不作為更可怕的是亂作為,比如有的紀檢干部與腐敗分子搞利益共同體,搞貓鼠一氣。
紀檢人員越是承擔崇高使命,越需剛正不阿。己不正,何以正人?紀檢人員正負載著反腐壓力,被全國民眾看著,被腐敗人員盯著,更需守住底線,有所作為。中央紀委有關人士早就說過,紀檢干部如果不擔當、守不住底線,就是失職、瀆職,要對監督責任缺位的干部堅決問責,并堅決防止“燈下黑”。
應該說,各級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顧忌太多,不只與個人因素有關,與“體制機制上不適應、不協調”有關。比如,此前,紀委書記、副書記和紀檢組組長、副組長的人選,往往很大程度上受當地黨委直接過問,自然容易出現弟弟不監督哥哥、左手不監督右手的情況。為此,紀委書記副書記、紀檢組長副組長的提名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如此產生的紀檢干部,才能硬起腰桿、板起臉來開展監督執紀問責。
當然,不是說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就能一勞永逸。關鍵問題有兩個,一是選出什么樣的人?按規定,不能把紀檢機構當作養老的地方,不能降格以求、搞照顧性安排,更不能“帶病提拔”、“帶病上崗”。要嚴格把關,確保選拔出來的紀委書記、副書記過得硬、立得住、經得起考驗。二是選出之后怎么辦?素質再高,如果缺乏監督照樣可能沉淪。因此,選出了過得硬、立得住、經得起考驗的紀檢人員還不夠,還應該強化全方位監督,讓紀檢人員有擔當,不徇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曾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誠哉斯言!當前,反腐雖有成效,但官員不收斂、不收手現象時有發生,“不敢腐”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不能腐”和“不想腐”也遠沒有做到。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干部隊伍,有上下同心、其利斷金的共識和勇毅,有不取得根本勝利不收兵的持續行動,我們終究能實現“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愿景。
編輯:水靈
關鍵詞:讓 紀委書記 硬起 腰桿 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