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大宗商品電商化遭遇“泡沫”尷尬
大宗商品電商化遭遇“泡沫”尷尬
鋼鐵等大宗商品流通正加速與電商平臺對接,這一勢頭牽涉國內生產資料領域的流通改造,具有戰略意義。但是,最近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提醒,應警惕這一改造過程陷入“泡沫先于發展”的尷尬局面,逆了大宗商品電商化的“順勢”。
爭奪大宗商品貿易主導權
“生產資料領域企業間B2B電商業的潛在體量,是目前十分耀目的消費品領域,B2C(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商業根本無法相比的。B2B一旦興起,其規模和效應將是十分驚人的。”在今年早些時候一次行業研討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董寶青這樣判斷。
據相關的行業統計數據,去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超10萬億元,中國經濟的電商化指數已超10%。相關專家認為,這個點非常重要,它是一個臨界點和引爆點。這說明,中國經濟電商化已從過去一種局部的經濟現象,擴展為全局性的經濟現象;從流通業擴展到制造業,并進一步擴展到服務業和金融業。因此,電商化對經濟的影響,已是“全局性、驅動性、帶領性和根本性的”。
在每年10萬億元的電商交易額中,B2B領域已占到八成左右,遠超過紅紅火火的消費品電商B2C的規模。而B2B目前還遠談不上進入發展期,最多只是起步期。上海斯迪爾電商平臺執行總裁王杰等業內專家認為,從中可以看出B2B的潛在體量十分龐大。生產資料領域的大宗商品流通一旦順利進入電商化軌道,對國內產業鏈的重整,影響將會很大。同時,經濟的電商化,中國最有條件,目前也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再加上“中國需求”的規模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秩序主導權的競爭中,“中國需求”的電商平臺秩序如“卡位在先”,國際供給方就不得不加以適應,競爭的“主動性”不言而喻。
警惕“泡沫先于發展”
在目前國內工業行業B2B的發展中,鋼鐵電商發展最快,勢頭較猛。據行業內不完全統計,全國鋼鐵電商企業已超100家,單上海地區已有近30家。大致分成4種類型:有的是以大型鋼廠自建產品銷售平臺起步而成;有的是大型鋼貿商轉型而成;有的是鋼鐵市場資訊類平臺延伸而成;有的則是第三方創投設立的電商平臺。
“目前,從投資市場的概念炒作和鋼鐵電商之間的競爭態勢來看,讓人擔憂這個新興領域會否尚未充分發展起來,就出現了泡沫。”寶鋼旗下東方鋼鐵總經理張志勇等業內人士認為。
擔心“泡沫先于發展”的依據包括:一是有的鋼廠發展電商的動機不正確。目前鋼鐵業處于寒冬,行業在微利和虧損之間徘徊。有的鋼廠片面以電商為突破口,借“新興題材”實現“轉型”,想以此“起死回生”,那根本不現實。
二是有的電商平臺為了增強市場吸引力,不惜夸大成交數據,或者“臺下”撮合,動員“拉客戶”,在不同類型的交易中做“亂賬”,雖說很難坐實,但市場誠信度一開始就較低,平臺發展的空間就有限,勢必會形成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局面。
國內鋼鐵電商起步較早的上海鋼聯總裁朱軍紅等人士認為,雖然同為電商,但生產資料電商與生活資料電商的內涵和做法完全不一樣,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慢慢摸索。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電商的發展相對更復雜,所以發展節奏和進程估計會相對更慢更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比如,因為生產資料是細分市場,像鋼鐵等大宗商品,品種規格分得非常細,而且與下游的用鋼用戶的關系,也是對應得比較明確,所以上下游平臺之間的對接、磨合與適應需要過程。
三是與生活資料電商通過有形商鋪的縮減形成價格讓利空間的情形完全不同,生產資料電商的成本競爭,主要集中在物流及金融創新等融資環節,而非“純價格”的唯一導向,其產業鏈的成型難度更大。
如今,業內比較理性的看法是,鋼鐵流通電商化,亟待形成風險可控的“閉環”體系。在相對成熟的大宗商品電商平臺可以發現,其發展方向基本是,以在線交易平臺為核心,同時整合第三方支付結算平臺、多級監管的倉儲物流平臺,以及在線融資服務平臺,形成鋼鐵生產企業、貿易企業、終端用戶、倉儲企業、加工企業、物流企業、銀行、保險等多方互動并互相監督的“閉環”,既可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控制風險。
編輯:羅韋
關鍵詞:電商 大宗 平臺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