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1979和平崛起時的鄧小平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榮毅仁稱:“坦率真誠”
王全國回憶說:“最早提出來,開始我發言是叫加工出口特區,以后我們寫成出口特區,后來中央正式定名為‘經濟特區’。”
找到特區這個破題之點,王全國說原因之一與上一年訪問歐洲關系很大。“這是由副總理谷牧帶隊,省部級干部十多個,加上局長們三十多個的訪問團。都是熟悉經濟工作的,可以從宏觀到微觀進行詳細考察。”谷牧回憶1978年5月的這次對西歐五國訪問,“我走之前,小平同志找我談過話。(他要求我)看看人家的現代工業發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們的經濟工作是怎么管的。資本主義的先進的經驗,好的經驗我們應當把它學回來。”訪問團回國后,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集體總結,總結以后,向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整整匯報了一天。王全國回憶當時,“一方面匯報,他們一方面議論,一方面也問,我們也答”。后來王全國與谷牧再碰面談過這次出訪,“谷牧同志說,這次歐洲五國的訪問,對三中全會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一輪改革,為什么廣東會占先呢?王全國給出的答案是:我回來以后除了向省委匯報,還在中山紀念堂開5000人以上和處級以上干部大會傳達,干部是有一定的基礎的。
特區的未來之路,在80年代看來,未必那么順利。1980年11月,中央決定,輕工業部部長梁靈光與任仲夷,接替調回北京的習仲勛和楊尚昆,主持廣東工作。稍后,梁靈光回憶說,“深受刺激”,“我到北京開中央工作會議,有一次在會上發了個參考材料,其中有一篇文章叫《中國租界的由來》。當時我們正在討論中央方針政策啊、討論改革開放啊,弄出了那么一個材料。”深圳是不是新的租界,甚至成為80年代初期的社會話題。1984年春節前,鄧小平在楊尚昆、王震陪同下到了深圳、珠海,梁靈光說:“我把這稱為小平同志的第一次南巡。不過,這次他沒有發表什么意見。”重要的是,梁靈光回憶說,“回到北京后,他同政治局常委同志講,很明確,他說,廣東現在最重要的是放而不是收。”
時隔八年,1992年,鄧小平再次到深圳。與上一次不作任何表態不同,當時的陪同者、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回憶說:“從我們到車站接他開始,我們感覺到,當他踏上深圳這塊土地,心情就非常愉快,處在一種興奮狀態,說話很多,不管是我們陪他參觀,還是我們給他匯報,或者在坐車的路上,他經常插話,有的長有的短,有時講得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再講。”就在當時,李灝和他的同事們私下議論,“小平同志的這次講話,要專門形成一個中國最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獻”。果然,這一次南巡及其講話,再一次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走向。
事實上,11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時,話題已經涉及市場經濟,鄧小平說:“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官方文獻對此的記錄是:“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鄧小平南巡之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大會確定: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月11日。鄧小平到達黃山腳下。
當他知道已經為他準備好第二天上山的滑竿后,對陪同的萬里說:我下了決心,要步行上去。同時特別交代,不能因為我來黃山而妨礙群眾游山;這次是利用休假來黃山的,對外不宣傳。第二天,在慈光閣,鄧小平對歡迎他的黃山管理處職工與聞訊而來的中外游客說,“這個山,我一定要上”。陪同他登山的工作人員擔心他走得太快,體力不支,勸他走慢一點時,鄧小平回答說,“這個事,你們不用教我,我比你們有經驗。長征時不少人都跑垮了,我還是越走越有勁”。后來,鄧小平回到黃山觀瀑樓,對迎候他的萬里及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們說,“黃山這一課,證明我完全合格。”這一年,鄧小平已經75歲。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鄧小平 中國 美國 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