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席慕蓉:寫詩是我的家庭手工業
席慕蓉:其實我要跟您說,草原上的男士們,那個心思好細膩啊,但是我們遠遠看去好像他們都很不在意。如果要形容草原上的男士,我想把他比喻成一棵樹站在那里,可是他所有的心思就像一棵樹的樹葉在風里動。女孩子也是一樣,她可以很細膩地在家里做事情,可是風雪來了,她也會出來幫助牲畜抵抗風雪。所以游牧文明在一般人看來好像比較勇猛,比較狂放,但如果你看到他們如何去保護牲畜,如何在春天撫養那么小的剛剛生下來的小馬駒、小羊羔的時候,那種細膩會讓你感動。這種感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寫出來。
記者:您用文字和原鄉交流,您知道草原的人讀到您的文字時的感受和反饋嗎?
席慕蓉:我母親的故鄉在西拉木倫河,在遼代的時候那里是千里松漠,那個漠不是沙漠,是廣大的地方。我最初對母親家鄉的印象來自母親的講述,母親年輕時那里還有300里松林,但是到我去的時候,一棵樹都沒有了。我在一篇關于回家的散文里寫,我來得太遲了,我第一次來到母親的家鄉,是向母親對家鄉的夢告別,千里松漠不見了。然而事情沒有到此結束,那篇文字被轉譯成蒙文,在內蒙古赤峰的一個刊物上發表,被從事林業的朋友看到了,他們就到河的源頭植樹。一直到2007年,他們帶我去看他們的造林工程,小小的樹木已經慢慢長大。我很感動,原來文學的力量可以是這樣的。
記者:從前那個寫詩的席慕蓉讓人感覺淡泊而從容;現在關注內蒙古的席慕蓉卻總是有一種憂心忡忡的急迫和焦慮。
席慕蓉:從前那個安安靜靜寫《七里香》的席慕蓉已經回不來了。我第一次回到我的原鄉的時候,并不知道我會變成今天的我。包括我寫詩的時候也不知道會有人喜歡我的詩,我當時的詩都是寫給自己的。我現在的確很焦慮,很著急,我們的草原怎么變成了這樣?我只能拿筆寫我的焦慮。如果我以前的讀者還是留戀幾十年前的席慕蓉,那我就同意他依然去讀以前的,但我已經不行了,我回不到過去了。你也看到我很熱情地希望媒體能替我傳播,這個傳播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草原,為了內蒙古的草原。我以前寫詩,大概不會跑出來跟媒體說拜托拜托,請你宣傳我,但是我現在真的拜托大家,我們一起來呼吁保護我們的草原。
保護草原就是保護地球的肺
記者:這些年您一直在呼吁保護游牧文明,在很多文章中、訪談中,在很多場合,都看到您在呼吁這件事。
席慕蓉:大家可能會覺得我一直在重復同一個話題。如果你有去過草原的經驗,你會知道草原是茫茫無邊無際,什么都沒有。其實這種什么都沒有的原因,是因為幾千年、幾萬年在這里走過的游牧民族,什么都沒有毀損。我最近才得到真正正確的解釋——草原生態學家劉書潤教授告訴我,游牧文明是草原、牧人、牲畜三者合一,在游牧文明沒有走過草原之前,草原是沒有生產力的,當無數游牧民族帶著牲畜走過草原,草原成為有生產力的草原。草原是幾百萬年前自然形成的,但是離我們最近的這幾千年的草原是靠什么呢?就是靠牧人、牲畜跟草原一起組成的生命共同體。
記者:近些年內蒙古沙漠的面積在逐年擴大,所以現在提出“禁牧”,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席慕蓉:禁牧之后,我們的學者去訪問牧民,牧民說禁牧第一年感覺草長得多了,到第三年、第四年,好的牧草卻消失了。沒有羊來吃它,沒有馬來吃它,草原自己本身的生命力消失了,長出來很多野草。這是牧民自己觀察得出的結果,他們游牧的知識比我們豐富得多。逐水草而居好像有很多很多學問,我無法回答。
記者:如果不禁牧,又要保護草原,應該怎么做?
席慕蓉:現在把草原用鐵絲網分隔了,而游牧文明是一種群體的、合作的文化,必須要群體的行動。一個單獨的草原是沒有價值的,草原的價值在于互相之間的聯系。假如我這里的草不好了,我搬到你那里去,讓這里的草休養生息。我們現在讓牧民固定在鐵絲網所限制的范圍內,你這一家十年都在這一塊草地上,草地沒得休息。游牧的意思是要動,動的意思不是我們自己要動,是我們要讓草地休息。牧民怎么搬,搬到哪里,春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甚至整個夏天還要搬好幾次,就是為了讓薄薄幾厘米土地上面的牧草可以持續生長。
記者:您在草原行走了二十多年,您認為真正毀壞草原的原因是什么?
席慕蓉:現在內蒙古的草原,跟我二十多年以前來內蒙古時看到的草原已經不一樣了。比如說,我們認為可以獲利很豐厚的煤礦,可是,再獲利的煤礦也不過是幾十年,而幾十年之后,草原再也回不來的時候,我們的損失就遠遠大過現在獲得的那些利益。我們要發展經濟,把牧民集中起來住進樓房,他們要做什么?他們拿了退休金要做什么?日子應該怎么過?日子應該是一個人覺得有成就、有貢獻才叫過日子,不是領退休金,坐在屋子里面才叫做過日子。我希望他們享受這些幸福,但是這些幸福感跟自己祖先的文化應該是連在一起的,而不應該是斷裂的。
記者:現代人總是認為,好像草原已經變成了生活的背景,變成了旅游觀光消費的景點,跟我們的生活好像沒太多關聯。
席慕蓉:如果把地球比作身體,那么草原就是它的肺,是它的肝。曾經有一家媒體來采訪我,把我帶到海邊拍攝。他們讓我站在岸邊,問我草原的價值。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變成了一個憤怒的人。我忽然間聽見自己這么講,你要問我草原的價值,這個問題已經問了我十幾年了,我現在請問你,你的肺有什么價值?你的肝臟有什么價值?那位攝影師不知道哪里得罪我了,木在那里。我問他,你覺得哪一只手比較好,是左手有用還是右手有用,哪一只手你不想要?草原和森林占全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如果整個歐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能夠保持草原目前的狀況,那這就是給這個地球最大的貢獻。在這里,我說這個話不是因為我是蒙古族,而是作為一個人,以人類的態度來說,我們其實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編輯:羅韋
關鍵詞:草原 席慕蓉 內蒙古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