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協商民主與參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研究
三、 協商民主的要求與參政黨的面臨的挑戰
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各種具有不同利益傾向的政治協商主體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全過程。鼓勵支持政治協商主體及民眾參與對話和溝通,設計并實施有利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政策,并將他們的呼聲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快速反映給黨委、政府,實現并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協商過程就要求協商應本著參與、合作、公開、包容、體諒、求同存異的原則。同時,隨著人民政協深入推進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舞臺更為廣闊,也對民主黨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參政黨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同協商民主的要求比,民主黨派自身建設在許多方面還面臨較大挑戰,突出表現在:
其一,部分參政黨成員的參政意識不強,對于履行好協商民主職責的信心不足。在國家和省一級,由于自身的地位較高、思想認識相對深入,社會影響力較大等原因,大多數參政黨活動積極,參政成效明顯。但是在市以下單位中,大多數基層的成員有自己的工作,他們只能在業余的時間里從事黨派活動,不像中共那樣有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不少黨派成員把履行協商民主職責當成高興時就參加、不高興則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加之不少參政黨基層組織沒有專門的辦事機構和活動經費,負責人都是兼職的、義務性的,特別是對于履行好協商民主職責中需要大量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等工作時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缺乏工作信心。
其二,參政黨界別特色淡化,趨同問題突出,參與協商民主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功能有弱化的傾向。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民主黨派其性質和所代表的群體界線是非常清楚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我國社會成員已呈利益主體多元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派作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政黨,應該成為不同利益主體的代表,成為體現不同利益主體特色的政黨。但目前民主黨派在發展成員上,各個民主黨派互相爭奪發展對象,既沒有嚴格按照《關于民主黨派組織發展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規定,也沒有遵守重點分工,越界別發展對象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出現對某一對象各黨派爭相爭取發展的問題,造成了界別交叉、趨同現象嚴重。八個民主黨派的特色越來越不明顯,進而影響了參政黨作用的發揮,導致參政黨所應代表的典型群體不典型、參政黨的特色不明顯、甚至逐步淡化。對一個政黨來說,其特色和作用是正比的,越有特色其作用發揮可能就越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特色的淡化就可能造成作用、功能的弱化。
其三,參政黨內具有較高政治素質、有較大影響的代表性人士還相對不足,參政議政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民主黨派雖然人數較多,但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還不夠強,代表范圍還不夠廣;一些專業性的重大問題,民主黨派缺乏參與協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一些地方民主黨派成員少,各專業人員不多,在參與協商的重大問題上,無法形成較為系統的觀點,參與協商發表的意見不夠深入,有的意見亦不盡符合實際,參與協商的能力有待提高。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協商 參政黨 民主 中國共產黨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