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馬航失聯者的“另一半”:24小時不眠的“配偶群”
原標題:馬航失聯者的“另一半”:24小時不眠的“配偶群”
MH370失聯最初的喧囂過去之后,失去愛人消息的她們發現,難熬的時刻才開始。楊榮和張靜都搬回了娘家,曾經的一家人,漸變、分離。因為等待丈夫,這兩個女人成了朋友。她們都關閉了外面的世界,每天把更多時間花在看手機上。和微信“配偶群”里另外46個失去愛人的家屬一樣,搜尋、鼓勵、等待。
2015年1月4日,河北定州,張靜抱著2歲的兒子站在娘家的院子內。她的丈夫趙朋是馬航MH370失聯者之一。
2歲的皓皓擺弄著玩具直升機,他的父親趙朋在MH370上。
MH370失聯最初的喧囂過去之后,失去愛人消息的她們發現,難熬的時刻才開始。
楊榮和張靜都從婆家搬走了,回了娘家。曾經的一家人,漸變、分離。
因為等待MH370航班上的丈夫,這兩個女人成了朋友。
她們都關閉了外面的世界,每天把更多時間花在看手機上。和微信“配偶群”里另外46個失去愛人的家屬一樣,搜尋、鼓勵、等待。
她們中,有人試圖從失重和失落中走出來,一天天長大的孩子提醒她們,“得打起精神活著”。
離開婆家回娘家
楊榮搬家了,住進了20里外的娘家。
住了6年的婚房,不忍碰觸。
她不再早起了。以前,早上都是做好一桌飯才叫醒丈夫。夫妻倆開著“五征牌”三輪車挨村收糧食,再送到糧站。收成好時,一天最多能掙500塊錢。
“她的力氣好像被抽走了。”母親發現,楊榮總是躺著,家務不做了,集市也不去了,每天就是看手機。
看手機占據了她三分之二的時間。經常是夜里兩三點,枕頭邊還亮著光。
這部白色的國產手機,連接著娘家以外的世界,楊榮花18塊錢包了100多兆的流量,供她尋找MH370的最新消息。
張靜也回了娘家,和婆家關系緊張,是她搬走的原因。
張靜的丈夫趙朋是家里的長子。與公婆同住,趙朋就像是一條紐帶,飛機失聯后,“紐帶”消失了。
開始,至少還是一條心。去年5月,馬航方面為家屬提供了一筆5萬美元的預付賠償款。張靜和趙家一致認為:這筆錢不能拿。
賠償在他們看來是敏感詞。都賠償了,就證明沒希望了。“收了錢,停止搜救怎么辦。”
后來,在一筆來自保險公司的5萬元慰問款上,兩方出現了分歧。趙朋的父親趙勝軍發現,兒媳把領錢需要的身份證、結婚證都拿走了,猜測她想獨占。
張靜卻說,她想先把錢領回來,再分給公婆。
這筆錢,因為家庭內部意見不一致,至今沒能領到手。
紛爭還與2歲的皓皓有關。“她回來取衣服,從不帶孩子回來。”趙勝軍說,最近一次見孫子,還是皓皓姥姥抱著孩子趕集,他站得老遠看了一眼。
“我怕他們把孩子抱走。”張靜擔心,公婆會拿孩子作為要錢的籌碼。
“不帶孩子回來,你也別進門。”趙勝軍夫婦把家門換了鎖。
張靜一賭氣,再也不回去,“和公婆成了陌路人。”
“要是飛機不出事,我兒子還在,也不會到這個地步。”靜下心來,趙勝軍琢磨。
微信群里的表情
楊榮最常留言的地方,是手機微信里的“配偶群”。
失聯者家屬還聚在北京麗都飯店時,群就建起來了。楊榮被拉進群時只有20多個人,之后人越來越多,都以“XX的妻子”或“XXX的丈夫”命名。
群里,妻子們居多,丈夫們占少數,48位“另一半”,從來沒人退過群。大家身處異地,靠網絡抱團取暖。
“夢到老公給我打電話了,說他挺好,要回來了!好真實,我還跟自己說不是在做夢,可是醒來還是夢。”半夜里,楊榮在群里留言。
第二天早上,她看見有人回復,“一定會回來的。”后面跟著一串雙手合十的圖案。
回復是凌晨時分留下的。“白天晚上,不管什么時候發,群里都有人回。”看著那些半夜還在說話的家屬,楊榮知道,大家都睡不著。
張宏杰在群里話不多,看著女人們傾訴“孩子病了”或“老人孤獨”時,他偶爾會發些頭像表情,來代替語言。“太太們比先生們難熬。”
他是乘客鄭瑞仙的丈夫,放下手機,他常會感覺80平方米的家里空空蕩蕩。
最想老婆的時候,是換衣服的時候。
自己的衣服找不到放在哪,翻箱倒柜,當眼前的一切疊得平平整整,他更懷念那些井井有條的日子,他能忍得了,可女兒忍不住。
上大學住校的女兒一周回來一次。一天,找不見母親收好的東西,女兒放聲大哭。張宏杰沉默地站在女兒身后,一直等她哭完。
“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翻出來,按你的方法重新整理一遍不就行了。”他故意說得輕松,女兒總要適應沒有母親的生活。
最難回答“爸爸去哪”
張靜的兒子還小,才2歲。大眼睛,長得極像趙朋。孩子早已會喊媽媽,會叫爺爺奶奶,唯獨對爸爸沒有概念。
皓皓原本會叫爸爸。趙朋去新加坡打工時,每次和丈夫網絡視頻,張靜都會抱著兒子坐在電腦前,指著屏幕,教孩子喊爸爸。
如今,她不知道該怎么向兒子解釋父親這個名詞。他怕兒子長大了,有一天問起“爸爸在哪兒?”
一次趕集,張靜抱著孩子買衣服。攤上,一件T恤上印著當時最火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她撇下衣服,抱起孩子就走。
回娘家前,楊榮給女兒換了幼兒園。
“你爸爸在飛機上死了。”小朋友的一句話,讓楊榮的女兒涵涵號啕大哭。
現在,涵涵喜歡上了新的小朋友,“離姥姥家近,樓里還有廁所。”她以為,這是媽媽為她轉學的原因。
說起爸爸,擺弄玩具熊的涵涵冒出一句,“我爸在飛機上呢。”
楊榮曾告訴女兒,“你爸坐的飛機壞了,飛機修好,你爸就回來了。”
但她還是招架不住涵涵“別人都有爸爸接”的抱怨,還有“飛機啥時候能修好”的提問。只能把接送女兒上下學的任務交給母親。
有時,楊榮又喜歡聽女兒提起爸爸,“你不給我買玩具,我爸回來給我買。”清亮的“回來”倆字,讓她聽到了希望。
在王麗雅(化名)看來,“配偶群”里每個人都“強打著精神活著”,“很多時候是為了孩子。”
為了防止家長的議論和童言無忌,王麗雅為5歲的兒子轉了幼兒園,脫離了熟人圈。
王麗雅的兒子至今相信,爸爸去美國出差,就快回來了。
“日子總得向前奔”
王麗雅有兩個微信號,一個上有她轉發的各種馬航消息,另一個用來和幼兒園的老師聯系。
她在兩個圈子中變換著角色。新聞里的“沒進展”和無休止的等待,讓她經常把自己悶在家,大哭一場。
“我問自己,我能死嗎?”
“不能!那就痛痛快快活著!”王麗雅自問自答。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時,她會趕緊收拾起悲傷,切換成“好媽媽”模式,在地圖上指給孩子美國的方向。
事實上,她關注的是馬來西亞。
“去年,飛機出了不少事。”
“對,QZ8501和MH17。”楊榮立馬能說出航班號,“每次飛機一出事,都會第一時間在群里知道。”
一次次空難發生后,家屬群里會被一條條祈福留言占據,“為遇難者哀悼,也盼著我們的愛人平安回來。”
群里的人都在拿失事飛機和MH370對比,唯一的不同是,兩架飛機都找到了殘骸和乘客尸體,MH370仍舊不知所蹤,活要見人,他們不說下半句。“只要飛機一天找不到,我們就覺得家人還活著。”楊榮說。
張靜的微信名叫“靜靜的守護”,朋友圈里,他只留下了12條信息,其中7條轉發的與馬航有關,最后一條距今已經快5個月了。
不傳遞這些信息,成了張靜告別軟弱的方式之一,“轉來轉去都是家屬互相看,我不想讓朋友、同學同情我、可憐我。”張靜刪掉了一些轉發。
她剪短了半年前快到腰際的波浪卷發。過完年,她想去外面打工,“孩子大了,日子總得向前奔。”
今年元旦,楊榮帶涵涵回了婆家,一進門她就抓起笤帚、抹布,把屋里屋外打掃一遍。
院里,丈夫王永強買的那輛“五征牌”三輪車停在東墻墻角。為了防賊,楊榮把前輪卸了,“永強回來還得騎呢。”
明日推出系列之四 越南新娘集體“出逃”之后
新京報記者 劉珍妮 河北定州、北京報道
攝影/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馬航失聯 馬航MH370 失聯者的“另一半” 配偶群 24小時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