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我國一個月出臺10項重大政策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 面對當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主動作為”,在4月20日至5月20日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先后推出了金融服務“三農”、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穩外貿“國16條”等10項重大政策。
專家指出,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未來應繼續通過改革釋放紅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政策密集出臺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季度GDP增速跌破7.5%,近期公布的4月份多項經濟數據增速放緩,面對此局面,中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根據中新網記者梳理,自4月20日至5月20日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中國先后出臺了至少10項重大政策,這些政策主要包括——
4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從三個方面增強資本市場支持“三農”的能力,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降低整體融資成本。
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4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4月30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有關工作,確定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4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明確從2014年6月1日起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這將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增加下游企業進項稅抵扣,讓更多的企業享受改革紅利。
5月7日,國務院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將大力推動提質增效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被稱為“新國九條”,旨在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創新創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5月1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5月1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外貿企業信心、促進進出口平穩增長。該文件被稱為穩外貿“國16條”。
5月16日,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以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金融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政策更具針對性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具有很明顯的針對性,這與以往一攬子的刺激方案不同,它不再是簡單籠統的刺激經濟規模擴張和速度的提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趙錫軍指出,各項政策都是圍繞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目標有針對性推出的。其中,推進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推進棚戶區改造等措施,不僅有助于經濟平穩增長,更將惠及民生;穩外貿政策將提升外貿質量和競爭力,兼具了穩增長和調結構;“新國九條”是資本市場改革和創新,更多的是促改革;而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更多的是為了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這體現出政府經濟工作新的思路,即分清輕重緩急,統籌長短結合,針對目前經濟工作薄弱的、需要加強的地方重點推出政策措施。”趙錫軍強調。
趙錫軍認為,如果上述政策措施能落到實處,經濟工作重點領域的改革能切實取得成效,那么今年提出來的經濟工作的任務就可能順利實現。
“未來應在穩定經濟增長、避免過度波動的同時,更多地通過促改革來提升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要消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改變政府干預太多的問題,通過改革激發各個市場主體投資消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其活力,這樣經濟增長的動力才是內生的動力,而不是政府掏錢買來的動力。”趙錫軍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當前政府并不傾向于大規模“放水”來刺激經濟。在這一背景下,4月以來,“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各項政策陸續出臺,旨在將全年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穩定在合理區間內。
諸建芳認為,這一系列措施既能產生短期效益,又與長期轉型目標不悖,體現出“以長帶短”的政策思路。在諸建芳看來,生產性服務業等能夠定向發力的產業政策將是政府政策實施的亮點。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近日則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雖有放緩,但經濟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就業也在增加,這是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創新宏觀調控政策的結果。在一段時間后,經濟指標應該比悲觀者預想得要好,今年7.5%的增長目標基本能夠實現。(記者 李金磊)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經濟 政策 動力 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