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樂見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
在文化產業轉型的大潮中,北京故宮應該放下身段,把“腦洞”開得更大一些,不斷推出更時尚的文創產品。
去年,“朕知道了”膠帶紙曾讓臺北故宮出盡風頭,引得網友紛紛向北京故宮“施壓”。日前,北京故宮博物院總算揚眉吐氣,推出了特色文創產品“仿蜜蠟朝珠耳機”。這款“老佛爺專用”“聽歌上朝兩不誤”的時尚耳機,剛經微博推出便被一搶而空。眼見兩岸故宮爭相賣萌,網友調侃稱北京故宮“腦洞終于開了”。
“腦洞”開,創意來。近幾年,臺北故宮推出了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與拿創意做生意的臺北故宮相比,北京故宮在館藏珍寶數量上占優勢,但至今仍過度依賴門票收入。北京故宮缺少多元化發展探索,歸根究底是因為“腦洞”不夠大。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開始奮起直追。無論是推出“頂戴花翎防曬傘”“福爾康手機座”、Q版明清帝后書簽等“萌物”,還是在微博中“賣萌”“犯神經”,都讓人看到了古老的北京故宮所做的一些“年輕化”的嘗試。這些符合年輕人審美情趣的花樣,讓我們感受到了北京故宮的新氣息。
檢索媒體報道可知,其實臺北故宮的“腦洞”也并非一開始就那么大。早期臺北故宮也只賣一些簡單的復制品,文創產業在2000年以后才逐漸起步。不過,只用了十余年時間,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臺北故宮文創產業發展中的很多經驗,都值得北京故宮博物院學習。比如,建立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文創產品開發機制,通過品牌授權與知名廠商聯合生產優質文創商品,以現代經營管理運作文化創意產品,在文化消費中弘揚傳統文化等。
在文化產業轉型的大潮中,北京故宮應該放下身段,把“腦洞”開得更大一些,不斷推出更時尚的文創產品。2013年,北京故宮借鑒臺北故宮的經驗,首次舉辦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實現文創產業“彎道超車”并非不可能。
“仿蜜蠟朝珠耳機”的發布,透露出了兩個信息:其一,該產品的信息由擁有189萬粉絲的“@英式沒品笑話百科”首發,諸多“網絡紅人”、媒體大V第一時間轉發,這種很“眼熟”的操作模式,意味著北京故宮博物院已深諳社交網絡營銷之道;其二,眾多轉發者中有一個2010年開通的賬號“@故宮淘寶”,通過這個“兔子洞”,可以窺見故宮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野心。
單是這些新氣象,就足以讓我們對北京故宮抱有更多期待。可以預見的是,在北京故宮逐漸“上道”之后,必將給大家帶來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樣”。
編輯:曾珂
關鍵詞:故宮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