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標準“硬起來”是改革必經之路
原標題:新華網評:標準“硬起來”是改革必經之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對很多企業來說,如果將產品標準提高一點點,就意味著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走低端加工路線的企業尤其如此。
但是,企業不能固步自封,應該看到市場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是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漸上升的,如果固守“吉芬商品”的微薄利潤,終究會被淘汰。
提高產品和服務標準,是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關鍵。我國的新型農產品、高新材料、高鐵、信息設備等產品,金融、互聯網服務,都具備巨大的產能和富有競爭力的品質,不僅滿足著國內市場的需求,還需“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要實現我國的經濟發展達到中高端水平,我們的產品、服務應該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普遍的品質出眾、市場占有率領先。
要拿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市場競爭,需要讓我們的標準先“高起來”、“硬起來”、“嚴起來”,如果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標準水平“低”,不可能打造出中國品牌。
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秉持開放的心態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國內標準應當等同于或者高于國際通常標準,有差距就應積極改進、主動趕超,力爭領先。
另一方面,有資格制定和發布標準的學會、協會、商會和產業技術聯盟等也應以“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為宗旨。我們的標準應當基于科研領域的前沿成果,保持更新,與時俱進,同時貼近一線,切合實際。
此外,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中,存在一些模糊、矛盾的情況,對此需要全面清理和修訂,將現行各級強制性標準進行整合,尤其是在涉及及公眾利益的健康、安全、環保等領域,必須推行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比如前段時間浙江某電視臺調查,一些合資品牌的日系轎車沒有后防撞鋼梁,正是鉆了我國目前的車輛碰撞測試標準只要求正面碰撞和側面碰撞的數據,并無“追尾碰撞測試”。為了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理應做好標準的梳理和重新審視,讓“推薦性標準”逐漸退出,讓“公益類標準”成為主流。
國家標準是企業標準的“底線”。企業可以自主制定實施產品和服務標準,但企業標準理應嚴于國家標準,絕不能低于國家標準。只有這樣,企業的產品質量才能更具競爭力,才能擁有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實力。否則,眾多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雖符合了國家標準,但基本都在同一水平上,怎么供消費者擇優?怎么會有競爭力?
在逐步建立起一套涵蓋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的標準體系過程中,還必須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建立完整長效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讓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
優化標準體系,完善標準管理,是促進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然要求;而由于標準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這更是深化改革中不容忽視的必經之路。
編輯:水靈
關鍵詞:李克強 標準 改革 低端加工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