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guān)頭條相關(guān)
習近平同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師生代表座談
習近平同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座談
強調(diào)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
新華網(wǎng)柏林3月29日電(記者 徐劍梅 唐志強)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在柏林會見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同他們就加強中德語言文化交流進行座談。
參加座談的德方與會人員有的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學者,有的是從事漢語教學的專家,還有的是對中國語言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座談開始前,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
習近平表示,在座的大多是漢學家、中國通,為促進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貢獻,我向你們表示敬意。我想先聽聽大家的想法和意見。
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會見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同他們就加強中德語言文化交流進行座談。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首任院長阿克曼、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國際人文研究院院長朗宓榭、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培高德等先后發(fā)言。他們用流利的漢語介紹同中方交往合作成果,暢談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中國形象的良諫和對孔子學院的期許。他們建議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文化更好結(jié)合,并以外國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外傳播,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他們表示,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愿意學習中文,希望了解中國文化,建議中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
習近平邊聽邊做筆記。大家發(fā)言后,習近平表示,你們中文講得這么好,令我贊嘆。你們的看法和建議有深度、有見地、很中肯,我聽了很受啟發(fā),感受到你們對中國的友好感情和文化認同,看到了中德文化交流的價值所在。我會認真研究你們的建議。
習近平指出,在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guān)系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人與人溝通很重要,國與國合作很必要。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學會不同語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進而客觀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處。
習近平強調(diào),一些人對中國有偏見,主要是源于陌生、隔閡和不了解。了解中國,不能只看一個點、一個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紹中國,既要介紹特色的中國,也要介紹全面的中國;既要介紹古老的中國,也要介紹當代的中國;既要介紹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也要介紹中國的人和文化。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nèi)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我們正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一些重要內(nèi)容就是源于中華文化。
習近平指出,在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中,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潛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們加強交流,持之以恒,偏見和誤解就會消于無形。
習近平表示,德國出了許多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shù)大師。我們很尊重德國文化。現(xiàn)在,在德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中國一些院校也開設(shè)了德語課。我們鼓勵進一步發(fā)揮孔子學院作用,加大語言交流合作和中西方比較研究。希望兩國年輕人加強交往,傳承友誼。對包括諸位在內(nèi)的外國中國問題專家,我們愿意抱著謙虛、尊重的態(tài)度同你們交流,聽取你們的意見。
王滬寧、栗戰(zhàn)書、楊潔篪等參加。
編輯:付鵬
關(guān)鍵詞:中國 習近平 德國 學院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