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內蒙古首次成功應用生態袋護坡技術保護長城遺址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16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16日下午對外披露,在保護當地“長城遺址”工程中,該地區首次應用了“生態袋護坡技術”,成功的實現了文物本體保護與環境治理的結合。文物專家認為,生態袋技術在內蒙古長城土遺址保護中,已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對記者介紹說,內蒙古文物部門成功應用這一“先進技術”已逾四年。2011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首次將生態袋護坡技術引進保護施工中,重點保護了包頭市青山區趙北長城遺址。施工涉及城墻本體保護及周邊環境治理,在該段趙北長城遺址色氣灣段的保護中,實現了文物本體保護與環境治理的結合。
王大方進一步介紹說,生態袋工程針對長城本體嚴重坍塌,急需加固保護的需要,運用仿古土坯式樣的生態袋,填補漏洞、支護邊坡,切斷了文物本體的各種病害源頭,科學的支護了文物本體,保證了保護工程的可逆性。同時該工程還實驗成功了在生態袋里配置適合當地植被生長營養土,在施工結束后在自然條件下植被自發生長,形成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的外貌。
中新社記者獲知,在生態袋里,配置有當地植物草籽、生長營養土,袋子的包裝是一種由聚丙烯(PP)為制成的雙面燒結針刺無紡布,具有可降解、可以抵抗蟲害的侵蝕,抗老化、無毒,抗酸堿鹽侵蝕及微生物分解,只透水不透土、對植物友善又可植被綠化的作用。作為長城保護新型邊坡構件材料,具有多種環境普適性優勢,以及較優越的性價比。
“目前生態袋在文物本體保護、環境整治、氣候適應性各方面效果均佳。”王大方說,四年來,該段長城遺址在生態袋里配置的當地植被和生長營養土渾然一體,在自然條件下生態袋的小草自發生長,既保護了長城土遺址也形成與周邊環境協調的滄桑景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長城遺址 生態袋護坡技術 保護 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