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資政建言,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政協智慧力量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大勢、謀篇布局,深入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深刻闡明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這個最大共識,科學總結必須統籌好的五對重要關系等規律性認識,全面部署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做好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會議把“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明確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之一,對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具有正確的科學指引,更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政協黨組部署安排,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一、 深刻認識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以高水平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取得巨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戰略部署不斷強化。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謀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統、更加成熟。
二是制度設計日益完備。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排污許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建立并實施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修訂相關法律法規30余部,形成“1﹢N﹢4”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法治保障。
三是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集中力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下降93%,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9%,基本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
四是生態保護持續加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累計完成防沙治沙2.78億畝,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建成首批5個國家公園,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五是綠色轉型加快推進。把綠色發展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清潔發電體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世界第一。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六是引領全球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習近平總書記登高望遠,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等主張,作出碳達峰碳中和莊嚴承諾。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推動《巴黎協定》簽署并生效實施。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譽。
上述巨大成就的取得、偉大變革的實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也是包括廣大政協委員在內的各族各界人士認真履職盡責、貢獻智慧和力量的結果,我們要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 深刻認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深遠意義
在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和主席會議領導下,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先后組織承辦全國政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遠程協商會、“強化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雙周協商座談會,就“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問題深入調研議政,開展民主監督,積極建言獻策。深刻體會到,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時空壓縮、任務重合、壓力疊加等多重挑戰,特別是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整體還不高,平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美麗中國建設還任重道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列為明年工作重點,可謂正當其時,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和新方向,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具有重大深遠現實意義。
一是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實踐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今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有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作出具體部署,體現了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一脈相承。文字表述上從“加快”到“加緊”,一字變更,進一步凸顯了黨中央堅決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和信心,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實現現代化要面對龐大人口基數帶來的巨大生態環境壓力。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如果要走歐美國家現代化的老路,再有幾個地球的資源也不夠我們消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等具體部署,通過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推動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中國式現代化。
三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內容,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空氣更潔凈的宜居生活環境,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增強。
四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已成為各國的共識。美西方妄圖遏制我正常發展,大打“環境牌”“氣候牌”,出臺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單邊措施,推動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政治化趨勢加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等具體部署,既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努力爭取戰略主動和于我有利發展環境的需要,也能推動我們自身高質量發展,切實增強國家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更能向世界充分展示我們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和誠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三、 進一步發揮政協專委會基礎性作用,為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要堅決貫徹全國政協黨組部署要求,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聚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重要問題積極履職盡責,努力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成效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是增強專題協商的前瞻性系統性。緊扣三中全會關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部署要求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重點任務,找準履職切口,系統謀劃明年協商議政、調研視察、專題研究等重點工作,全力以赴組織籌備好全國政協“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雙周協商座談會等重要協商議政活動,圍繞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前瞻性、戰略性問題扎實調查研究,務實建言獻策,為黨中央科學民主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二是增強民主監督的針對性實效性。堅持協商式監督定位,錨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推動“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等目標任務,找準相關領域突出問題和體制機制障礙,聚焦問題持續開展民主監督性視察,努力做到方向對、發力準、效果好,通過強化監督助推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見效。認真總結五年來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工作情況,按照黨中央部署研究提出圍繞“十五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的選題建議。
三是增強思想政治引領的靈活性主動性。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小組學習交流、談心交流、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委員履職“服務為民”等載體,深入宣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工作。組織帶動人資環委和民盟、婦聯、環境資源界委員深入基層和群眾,加強思想引領,進行正面宣傳,引導廣大委員和界別群眾充分認識發展成就、正確看待經濟形勢、增強改革發展信心。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和優勢專長,積極開展政策宣講、科普宣傳,為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