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微評
新聞事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15日透露,中國將統籌利用首次載人登月前的飛行試驗以及載人登月的任務機會,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目前已初步規劃月球科學、月基科學和資源勘查利用3個領域9大方向的科學目標。
點評:載人月球探測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彰顯大國擔當的戰略實踐。實現中國航天員登上月球的夢想,需要中國科技工作者在不懈追求航天夢的新征程上接續奮斗,在空間科學領域基礎科學研究實現革命性突破,牽引空間技術跨代躍升,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新聞事件:近日,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在篩查數據時,發現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家藥店,有96名參保人購買藥品金額特別巨大,最多的兩年間超過了百萬元。國家醫保局派出專項飛行檢查組前往哈爾濱展開調查,根據調查4家涉事藥店,上萬張手寫假處方,總計金額已經過億元。
點評:醫保基金事關每個普通人的切身利益,但 “救命錢”屢屢變成“唐僧肉”,顯示出有效守護醫保基金的安全依舊任重道遠。保障醫保基金安全,除了加強事前的預防,還應加大事后的追責力度。
新聞事件:10月14日,“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全國整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加強政務應用程序規范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是穩步推進數字賦能基層工作的內在要求。
點評: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有效解決突出問題,不搞簡單化“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強化技術應用、數據共享,讓政務應用程序更加便捷易用、高效智能,切實推動信息化賦能基層減負增效。
新聞事件: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4年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通報(第二批次)》,處理了十起相關科研不端案件涉事主體。其中,陜西某高校教師劉建妮的案例引發關注。她在項目申請時向評審專家“打招呼”請托,而在自己成為評審專家后泄露身份并為他人提供幫助,被撤銷相關科研項目,追回已撥資金。通報表示,此類案件帶有一定的典型性。
點評:誠信是學術研究與科技創新的根本。科研不端會影響科技自立自強,進而影響我國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此風不可長!
新聞事件:以“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為主題的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國際傳播論壇15日在長沙舉辦。論壇期間,知名媒體人士、專家學者、出海品牌企業代表等領域人士就適應復雜國際輿論環境、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把握國際傳播規律展開交流,以增強中國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和國際輿論引導力。
點評: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就是主動權。新形勢下,加快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讓中國聲音在世界上傳得更廣,可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本期點評:王慧峰)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