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歷史
永遠的溫暖
——回憶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
李德水在家中為客人彈三弦。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走過了人生80個春秋,日前駕鶴西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永遠的懷念。
在筆者的眼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領導,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術大家,一位立德樹人的恩師,更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德水市長”
1997年,重慶被批準為直轄市,急需大批人才參與城市建設,共青團中央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組織了全國第一個博士服務團,我們30多名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博士生,在團長、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副書記翁杰明的帶領下赴渝掛職,從此開啟了全國博士服務團的先河。
那時候,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懷揣夢想,帶著一顆滾燙的心、一片火熱的情,踏上這片濃濃熱情的土地,來到這個充滿著未來與希望的山城。
重慶市對博士團十分重視,剛到一周,市有關領導就給我們如數家珍地介紹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特色等情況。此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召集我們開會座談傾聽意見。
時任重慶市副市長的李德水是召集我們最多的一位領導,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德水市長”。那時,我們大多數人畢竟是缺乏地方工作經驗,工作中難免束手無策,甚至會冒出一些“不靠譜”的想法。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召集我們開會,讓我們談談心得體會,勉勵我們要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也經常詢問我們生活是否有困難,工作是否有阻力,讓我們感到十分溫暖。
李德水是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下來的干部,卻沒有一丁點官架子,一雙眼睛總是笑瞇瞇的,那么和藹可親;總是給我們傳遞著信心和力量,讓我們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言談話語之間充滿著智慧、學問、儒雅、幽默和風趣,說到開心之處總是爽朗地開懷大笑,那張笑臉十分燦爛充滿著感染力。他的平易近人使我們感到格外親切,在他面前絲毫沒有一點膽怯和拘謹,心情很放松,就像是一位慈愛的長輩,可以和他訴說衷腸,談理想、談事業、談發展、談婚姻、談苦悶,反正可以無所不談。
人生的尺子
當然,他和我們談論最多的,還是如何為重慶這座新的直轄市謀發展獻計獻策。
李德水首先教給了我們做人的行為準則:“要忘記自己是博士,與群眾打成一片,謹防脫離群眾。同時又要牢記自己是博士,發揮博士的智慧和作用,不可與不正之風同流合污。”他第一次見到博士團就說了這兩句話。后來,他調回北京工作,一次去重慶出差,看望博士團留在重慶工作的同志,又重復了這兩句話。2018年3月的一個傍晚,那是他最后一次召集博士團的同志一起交流,還是重復了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大家一直牢記在心,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博士團成員的心里,始終成為大家做人做事的一把尺子。
李德水還教給了我們工作的方法。每當我們工作遇到難題,首先就想到向他求教、請他給支招。我當時分配在重慶市經委工作,那時的重慶國有企業面積大,產業結構傳統,經營十分困難。在我的印象中,重慶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數量大、情況復雜,改革脫困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緊迫。
有一次周末,他叫我過去吃飯。政府食堂的飯很簡單,我印象中有蒸雞蛋羹,還有青菜。一邊吃飯,他一邊問我國有企業兼并重組的情況,語重心長地說:“這個舞臺可不小啊,可以為重慶的發展做很多事情,你要認真向當地干部學習請教,深入企業多搞調查研究,掌握解決問題的本領,要避免夸夸其談,避免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空對空。”他的話語讓我銘刻在心。
那一年我調研了30多家國企,并協助經委領導推動重鋼與特鋼的重組工作,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懂得了調查研究對于學術研究的重要性,為我后來從事經濟研究工作打開了一扇實踐的大門,也讓我深深感受到,理論之花只有扎根于實踐、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才能結出創新的果實。
心中的偶像
至今都無法忘懷的是,剛到重慶的那個中秋夜晚,李德水把我們聚在一起開了一個研討會。如果說博士團是一個大家庭,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家長。我們圍在他的身邊,一起討論著產業、金融、就業等問題,就像是一團團小火苗,一起為城市的發展奉獻著光和熱。
他認真地聽我們講,還不時在本子上記幾筆,高興地說:“一個人一個點子,30多個人就是30多個點子。”
博士團成員李果回憶說:“那個中秋研討會也是我第一次和德水副市長面對面交流。我在會上提出,重慶應該成立一個上市公司,以老工業區募集資金建設三峽庫區。這個建議得到了他的高度重視,很快我就被從縣里調到市紅籌股工作小組工作,并擔任金融處副處長,正是因為紅籌股的工作我愛上了投行業務,這也成為我一生的職業。他雷厲風行、舉重若輕的工作風格讓我十分受教。我是掛職的,又是小年輕,工作中總會遇到些麻煩。有一次,他見到我問:‘你怎么愁眉苦臉的呀,有什么難事兒你自己先琢磨琢磨,不行了再來找我,不要垂頭喪氣。’我當時感覺很溫暖很感動,當然更多的是鞭策,心想自己連這些小事兒都搞不定,將來還做什么事情呢。因為我在紅籌股辦公室和他住在同一個賓館,他有時叫我一起吃飯,飯后陪他去遛彎兒,總要給我傳授一些工作方法,告訴我有什么難事要依靠大家想辦法解決。”
德水先生
博士團掛職結束以后,我們中間的許多同志回到北京工作,與他接觸的機會就多了。每年團友們在一起小聚的時候,總會聽到有人在說,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難題又去向他求教,到家里只要趕上飯點,都要被留下來陪他喝點小酒,還能聽他彈一段三弦。
逢年過節,我自然也常去家里看他。每次他都要拿出自己撰寫的文章來讓我學習,這些文章許多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轉化為國家宏觀決策,有些在重要報刊發表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涉及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國際經濟等多個領域,字里行間充滿了他濃濃的家國情懷和為政施治的智慧。
除了談笑風生,他偶爾也彈一會兒三弦給我聽,每次趕上飯點我也少不了在家里吃飯,他都要拿出酒杯喝點小酒,餐桌上總是少不了一盤花生米,還有夫人周阿姨炒的江西菜。
李德水對年輕人既有呵護關愛,又有嚴格要求。秘書王紹輝回憶道:“我剛到秘書工作崗位,德水局長就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做好保密工作,嘴要嚴。秘書崗位會接觸到不少密件和敏感信息,不能隨意說,也不能因為秘書身份四處炫耀。二要做好協調工作,手和腿都要勤。秘書要上傳下達、左右溝通。比如,協調會議、人員、調研,溝通信息、計劃、進展等。這些工作雖然瑣碎但十分重要,都會直接影響工作效率。三要堅持學習,腦子要多思考。秘書大多是事務性工作,不能因此而丟掉專業知識,讀到博士不容易,要堅持專業學習,以后轉崗還是要做專業工作。這些要求不僅使我懂得如何做好工作,而且為我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博士后郭周明回憶說:“第一次見德水老師,他對我提出了具體要求:要豁達,不要在乎當多大官,要在乎能做多大事兒;要淡泊名利,抵擋得住金錢的誘惑;要講政治,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要行勝于言,多聽多看多思考;要堅持終身學習,讓自己真的有見識、有見地、有本領。那天,他還給我彈了一曲琵琶《前門情思大碗茶》,一邊彈著琴給我聽,一邊說要保持愉悅心情,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德水先生雖然仙逝,但他慈祥的面容仍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洪亮的聲音、爽朗的笑聲、悠揚的二胡聲仿佛都回響在我的耳畔,還有那個蘸滿著睿智、知識、喜悅的酒杯,都令我感到永遠的溫暖。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