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主席論壇
委員“接地氣”服務“零距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當好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安徽省亳州市政協全力推行委員進社區工作,將所有市縣政協委員下沉一線,通過議大事、訪民事、解難事、做好事,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委員進社區接地氣,履職有底氣,服務民生更有成效。
拓展創建模式。立足委員自身職業專長和資源優勢,建設不同地域特色、界別特征、專業特點的委員工作室。一是建設區域委員工作室。依托縣(區)政協機關、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建立區域委員工作室59個。二是建設界別委員工作室。由專委會指導創建,界別召集人牽頭,相應界別的委員參加,建成界別委員工作室6個。三是建設特色(行業)委員工作室。組織有相關特長資源的委員參加,圍繞群眾需求開展特色服務活動。比如,亳州市政協成立法律服務委員工作室,渦陽縣政協成立書法繪畫、“渦河憨腔”移風易俗等9個特色(行業)委員工作室。四是建設個人委員工作室。對活動成效突出的委員工作室,以牽頭委員命名,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打造工作室品牌,全市已建設個人委員工作室14個。
規范建設內容。一是嚴格“六有”標準。有固定場所,委員工作室選址因地制宜,便于聯系群眾,適宜開展履職活動,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有標識銘牌,委員工作室在醒目位置懸掛標識銘牌,銘牌包含政協會徽、所在地政協委員會名稱、委員工作室名稱;有委員介紹,室內統一懸掛政協委員介紹,要素包括委員照片、姓名、工作單位、所屬政協組織、所在界別、聯系方式等;有服務內容,明確組織委員學習、反映社情民意、走訪調研、建言獻策等服務內容;有工作制度,制定并落實委員工作室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建立定期集體學習、接待走訪、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協商議事和辦理反饋等工作制度;有服務記錄,規范填寫工作計劃表、活動登記簿、工作資料檔,健全履職日志等基礎臺賬。二是常態化開展履職活動。加強學習交流,增強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如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教育體育界別、九三學社界別委員工作室在林擁城設立“藥都林海委員書屋”,先后開展8次讀書交流活動;深入走訪調研,深入企業、社區、鄉村一線聽民聲、摸實情,以專業性高、操作性強的界別提案、個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建言獻策。如民族宗教僑聯界別委員工作室制掛社情民意信息二維碼,在線上與群眾互動。參與基層協商,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群眾代表及利益相關方等開展經常性協商;開展公益活動,結合委員的職業特點,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溫暖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務實有效的公益活動。如石翔委員工作室圍繞專業競賽活動,去年開展應急救護培訓4次,服務戶外運動愛好者300多人次。
提升運行質效。市政協建立健全委員工作室管理機制,將委員參與委員工作室活動情況列入履職量化考核內容。一是明確申請設立程序,委員工作室設立向同級政協機關申請,由政協辦公室會同相關專委會根據創建要求進行綜合考評,主席會議審定并授牌;二是加強日常管理,堅持誰授牌誰管理、縣區政協屬地管理、市政協指導共建的原則,委員工作室主動接受所在單位和授牌單位的雙重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市、縣(區)政協每年抓3至4個示范委員工作室,帶動委員工作室建設水平逐年提升;三是開展綜合評定,政協辦公室會同有關專委會每年對委員工作室日常履職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對工作開展好的通報表揚并頒發證書。委員工作室的履職有力推進了和諧社區建設,贏得社區組織、社區群眾的多方滿意,涌現出一批先進委員工作室和個人委員品牌工作室。
(作者湯涌系安徽省亳州市政協主席)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