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時政
穩預期 強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重要信號引發全國政協委員熱烈反響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此時召開會議,不僅釋放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信號,也傳遞出了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信心,為全社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匯聚強大合力。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會議的召開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委員們一致認為,會議及時,政策有力,為經濟穩中向前提供導航,為各行各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提振信心。
順應新形勢 推動經濟穩增長
數據是經濟的“晴雨表”。8月31日發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涉及重大項目建設、交通、物流等多個領域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積極向好,中國經濟正在穩步提升。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沉著應對,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民生保障扎實有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取得積極進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認為此次會議召開十分及時,“既正視困難,又堅定信心,體現了及時、務實、踏實的工作作風,彰顯了切實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會議根據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情況對經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全力振興經濟的信號非常強烈,這對于保障我國經濟工作各項目標實現圓滿收官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全國政協委員、絲路國際智庫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許進則認為,會議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意義重大,當前經濟運行出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會議提出的目標更加明確、出臺的政策力度更大、對微觀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更加重視,必將形成穩增長政策的合力。
民營企業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支撐。近10年來,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日益突出。會議指出,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會議讓我感到振奮的是對民營經濟的促進被重點提及,這體現了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以及推動其發展的堅定決心。”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會議提到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立法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方向,這有助于提振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和投資熱情,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和持續壯大,進一步發揮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正視新問題 發揮政策強合力
我國經濟總體穩中向好,兼備動力與韌性。為解決當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此次會議打出一系列宏觀政策“組合拳”。
“強內需”刻不容緩。針對房地產業,此次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為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需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長期以來形成的‘買漲不買跌’的群體非理性購房行為,導致不少潛在購房人持幣觀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認為,此次會議給出了包括房價在內的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的預期,將進一步釋放購房需求。
“穩外資”勢在必行。會議提出,要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抓緊推進和實施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等改革措施,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根據會議精神,穩外資的兩大抓手分別是放寬外資準入和優化營商環境”,全國政協委員、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鄭亞莉表示,“未來要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的引資新思路新模式,重點答好‘三道題’:一是適應‘新形勢’,答好穩外資必答題,加快轉變對外資重流量輕存量的導向;二是拿出‘新思路’,答好優質外資選擇題,加快轉變對外資重規模輕質量的導向,改變以外資規模指標為單一考核因素,更加注重高技術產業占比、標志性項目和來源國別;三是探索‘新模式’,答好強服務加分題,支持商協會、專業服務機構、駐外代表處加快布局對華投資持續增長的區域。”
讓政策力量扎實“下沉”,至關重要。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營主體研究院院長屈慶超建議,應圍繞經營主體的發展,從“政策制定-政策觸達-政策跟蹤-政策評估”建立涉企政策組織管理閉環,讓涉企政策更顯實效、讓企業更有獲得感,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應加強各類政策的協同,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實效性。對政策落地隨時追蹤,對執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盡快調整,對各地出臺配套措施設置時間節點,保證政策更快更精準地傳導到企業、到基層、到項目。”葉青則建議,收效不大的政策應結合實際予以取消、調整或改進。
鼓勵創造性 激發市場新活力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如何推進各類產業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個新命題。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干字當頭、眾志成城,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對于創新主體來說,“內修”是其一。“民營企業自身要進一步增強自我革命能力,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積極建立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健全風險管理體系,要促進企業發展符合黨的對民營經濟的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葉青建議。
“外治”是其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院長伍愛群建議,“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對于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對于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教育,定期舉辦知識產權宣講座談會,使其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同時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國家級區域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推進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一體化,開展知識產權申請、轉化與交易、仲裁與訴訟的全鏈條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同樣認為強化法治保障對護航民營經濟很關鍵,“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關鍵作用,切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下功夫做實‘五個保護’:一是做實平等保護,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堅持各類經營主體訴訟地位、法律適用、法律責任一律平等;二是做實產權保護,全面保護民營企業的物權、債權、自主經營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等,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三是做實創新保護,切實加強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四是做實人格保護,依法打擊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行為;五是做實破產保護,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積極適用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企業轉型升級,讓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活力。”(本報記者 孫琳 李元麗)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