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近期,相關部門公布了改革方案,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充分理解改革背景、內容及其深遠的意義,對落實好這項重要改革措施十分必要。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深度轉型期,發生了很多重大轉折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也進入高質量階段。對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202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接近3億人,占比超過21%,65歲以上老人超過2億,占比超過15%。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到78.6歲,我國已經進入到長壽時代。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新增勞動力素質不斷提升。從2012年開始,我國16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年均減少300多萬,而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由改革開放初期的8年提升到當前的14年,相應的,他們進入到勞動力市場的年齡也平均延后了6年。我國關于退休年齡的規定是上世紀50年代確定的,已經不適應當前的人口發展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此外,大齡勞動者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的群體在退休政策上有不同的訴求。有的希望早點退休,能夠照顧家庭;有的希望在熟悉的崗位上工作更長的時間;有的計劃退休后,繼續參與社會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些都與退休制度的改革密切相關,要求改變以前“一刀切”的政策,實施更有彈性,更有包容性的退休制度。延遲退休改革是適應人口發展新形勢、確保各年齡段勞動者長期合法權益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制度安排。
這次公布的延遲退休方案是相關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廣泛聽取不同人群的意見后,經過長期研究論證確定的。很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確定的“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兼顧了各類群體的利益和訴求。
一是實行漸進式改革,各項政策調整幅度較小。延遲退休方案充分體現了“小步調整”的原則,無論是延遲領取退休金的法定年齡,還是延長最低繳費年限,都是采取長周期、慢節奏的平緩調整,以期盡量減少對臨退休人員的生活安排的影響,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
二是給予勞動者自由選擇的權利。延遲退休方案充分體現了自愿、彈性的原則。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后,既可以提前退休,也可以協商繼續延長工作年限,獲得現階段穩定的勞動收入和退休后較高的養老金。勞動者的退休年齡拓展為一個彈性的年齡區間,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三是政策實施方案細致,配套政策周全。各類人群的退休政策調整施行分類推進,節奏協調,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支持和鼓勵勞動者就業創業,保障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大齡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各類群體的權益,協調推進養老托育服務等。為方便大家了解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對照表和退休年齡計算小程序,并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違背職工意愿,強制和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最大限度保護大齡勞動者的權益。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涉及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對于積極應對高齡少子化、實現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打破剛性退休制度,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學習、生活和工作規劃,實現個人發展潛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可以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
二是有利于更好地開發利用人力資源。盡管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不斷下降,但是由于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力資本存量還在不斷增加。開發利用好高素質的勞動者潛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及配套政策措施,將極大地促進大齡勞動者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為即將到來的高齡化社會做好制度準備。高齡少子化將貫穿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未來新出生的人都將面對百歲生涯的規劃,有序推進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勢在必行。退休制度改革就是這一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光明大道。
(作者賀丹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