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時政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能源革命實踐描繪新圖景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十年來,我國能源領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在多地采訪中發現,與經濟發展、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煤、電、油等能源行業正發生著新變化、上演著新故事,一幅幅能源革命新圖景在各地徐徐展開。
變廢為“寶”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綜合儲運這篇大文章,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近日舉行的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圍繞能源革命創新實踐,百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其中,傳統能源綠色發展是重要討論議題之一。
此時,遠在100多公里外,山西省孝義市的鵬飛集團鄭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內,3臺巨大的電解水制氫機器馬力全開,產生的高純度氫氣正源源不斷輸往鄰近的加氫站。
“這里的3臺機器每小時就能產氫氣1500立方米。”企業負責人王雷說,利用干熄焦余熱發電,通過電解水制造的綠氫能夠作為焦爐尾氣制氫的有效補充。
王雷算了一筆賬:“干熄焦余熱發電成本為0.2元/度,水電解制氫耗電56度/公斤,制氫耗電成本為11.2元/公斤,相較于傳統水電解制氫40元/公斤以上的成本,干熄焦余熱發電制氫成為企業降低成本的‘最優選擇’。”
鵬飛集團焦化廠負責人那海鵬說,目前企業每年利用干熄焦余熱發電3.5億千瓦時,不僅滿足了焦化廠正常使用,還供應電解水制氫項目等。
變廢為“寶”,向“綠”而行。焦爐尾氣制氫項目,則是企業走通的另一條“廢物利用”道路。
孝義市新型煤化工產業園內有1800多萬噸的焦化年產能,約占山西的三分之一。焦爐尾氣是煤焦化產業的主要廢料之一,由于缺乏技術工藝,多年來一些企業習慣性地將之燒掉,產生大量污染物。
鵬飛集團近年“盯上”了這些焦爐尾氣,以此為原料發展出焦爐尾氣產甲醇、液化天然氣和合成氨的項目,并規劃建設了年產20萬噸的焦爐尾氣制氫項目。
“用焦爐尾氣和干熄焦余熱發電制氫,既解決了焦化產業的污染,又降低了制氫成本,產出的氫可輸送至制氫工廠充裝站,項目副產氧氣則輸送至甲醇聯產LNG合成氨生產基地,供造氣車間使用。”王雷說。
傳統能源涌出“新”意,與新能源多能互補,實現轉化和耦合,有效促進了下游“使用場景”的涌現。
在鵬飛集團大華通新能源物流有限公司,100輛氫能重卡整齊停靠在物流園區。大華通公司運輸科負責人李海龍說,自2022年企業投運第一批100輛氫能重卡以來,鵬飛集團已經有300輛氫能重卡投入使用,第一批重卡單車行駛里程普遍超過15萬公里。
除了氫能重卡,在孝義市,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乘用車、摩托車、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也在批量上市,這個傳統煤焦城市正在探索低碳生活路徑。
電網納“新”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
科爾沁大草原上,牛羊健碩。藍天白云下,一排排巨型“風車”緩緩旋轉,在古老草原上勾勒出現代的“天際線”。這里是內蒙古通遼市238萬千瓦風電基地。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日夜不停轉動的381臺“大風車”,分布在4個旗縣區的5個風場。今年7月實現全容量并網后,它們將過去草原惱人的強風變成了綠色能源。
“這些‘大風車’每年將產生75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相當于節約標煤26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4萬噸。”國網通遼供電公司建設部主任王鑫說。
走進風電場集控室,調度中控臺的大屏幕上指令閃爍,381臺“大風車”的運行狀況清晰可見。
“這些綠色電能將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跨越1200余公里,輸送到華東地區。”京能國際通遼市238萬千瓦風電項目部副總經理尚勇說,基地每年發電量可滿足300萬戶居民家庭用電需求,為華東地區的發展提供綠色、優質電力支撐。
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力外送基地,內蒙古承擔著大規模外送綠電、支持全國經濟大省用能和缺電省份綠電低碳發展的任務。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陳錚介紹,目前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45.7%。“過去一年,內蒙古外送電量3065億千瓦時,其中綠電的占比越來越高。”
內蒙古的綠電不僅點亮了千家萬戶的燈火,啟動了工廠企業的設備,也驅動著北京道路上的公交車,“注入”了杭州亞運會的場館。
今年起,來自內蒙古的3.7億千瓦時風電和光伏電力,通過電動公交場站的1200臺充電樁,為北京8000輛電動公交車提供綠色動能。
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上,供能賽事場館及亞運村的清潔能源中就包括來自內蒙古的1億多千瓦時綠電。
2023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布的一份關于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文件提出,今后將有效擴大新能源外送規模,2025年底前,新能源外送電量每年新增100億千瓦時左右。
油田淌“綠”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東營勝利油田考察調研時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步入勝利油田萊113區塊,記者看到,兩個五六米高的白色儲罐橫置于地上,一旁的抽油機晝夜不歇地作業。
“這是CCUS項目專用儲氣罐,可儲存100噸二氧化碳。”勝利油田萊113區塊站長范少偉說,CCUS指的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應用到石油開采領域,可實現石油增產和碳減排雙贏,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技術。
作為一個開發了60多年的老油田,勝利油田原油產量保持穩中有增,探尋其基業長青密碼,科技創新是核心。經過油田科研人員持續攻關,CCUS技術走出實驗室,成功規模化應用,讓老油田“噴涌”新活力。
“采油工作并非一個區域采空就沒有油了,仍有部分原油藏在地下數千米肉眼難以辨別的巖縫中。”在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實驗裝置前,勝利油田高級專家張傳寶告訴記者,二氧化碳擠進巖縫孔隙,與其中的原油實現混相,驅替出微小孔隙中的原油,同時將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
百公里外的山東淄博,齊魯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源源不斷輸送到勝利油田的地下油藏。2023年7月,國內首條百萬噸、百公里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投運,突破了碳捕集、輸送、利用、封存等各環節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難題。
目前,勝利油田13個區塊應用CCUS技術,累計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50余萬噸,平均單井產量提升36.8%。
走進勝利油田孤東油區,一排排光伏面板向陽而立,將太陽能轉化為綠色電能,為不遠處的抽油機輸送動力。
電是油氣生產的動力源,占勝利油田操作成本的1/5。過去4年間,勝利油田建成光伏發電裝機規模440兆瓦,年發綠電能力5.3億千瓦時,推動油氣生產用電的“含綠量”占比達23%。
“綠色,已經成為勝利油田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色。”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勇說,勝利油田正在以打造堅韌可靠的智慧電網為支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用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用電結構之變,折射產業結構之變。
作為產能和用能大戶,勝利油田統籌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重塑產業結構,形成傳統油氣、新能源、綠色低碳“三大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依托油氣產業培育壯大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綠色清潔能源供給,鞏固發展傳統油氣產業,為油田高質量發展爭取更大空間。”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孫永壯說。
領銜記者:趙東輝
執筆記者:孫亮全、王勁玉
合作采寫:勿日汗、陳國峰
策劃:張曉松
統籌:白純、馬麗娟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