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中國行
(文化中國行)廣東中山實施“歲修制度” 避免文物“小病拖成大病”
中新網中山9月2日電 題:廣東中山實施“歲修制度” 避免文物“小病拖成大病”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關塘村的白鴿隊隊部舊址,是抗戰時期的聯絡點和交通站。這座建于20世紀初、中西合璧的四層碉樓因年久失修,曾一度出現房頂漏水等現象。近年來,當地利用歲修補助資金對該舊址屋頂等進行補漏維修,讓歷史建筑得到有效保護。
今年暑期,白鴿隊隊部舊址迎來了更多的游客。比如,日前,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一批大學生來到舊址參觀學習,傳承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并計劃開發設計白鴿隊鑰匙扣等文創產品。
白鴿隊隊部舊址的變化是中山市探索實施不可移動文物“歲修制度”的縮影之一。
2023年,中山市在廣東省率先實施不可移動文物“歲修制度”全覆蓋,設立不可移動文物歲修補助資金。除廣東省文物局已補助的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外,中山針對全市所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工程單個預算總額在5萬元以下的日常保養維護項目,進行全覆蓋全額補助。
據了解,中山市現有已認定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共558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466處。
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中山市文物局)文化遺產科科長吳榮超介紹稱,目前中山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總體保存狀況較好,但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多,保護難度大,部分保存狀況一般,存在白蟻蛀蝕、局部漏水、墻體開裂、建筑構件損壞、管線老舊等安全隱患。這類文物如果日常得不到持之以恒的保養維護,直至拖到必須大修時再申請專項補助資金開展修繕工程,就會陷入“修繕-再破敗-再修繕”的怪圈,不但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而且往往伴隨著文物歷史信息的喪失、真實性的削弱。
2023年,中山市安排不可移動文物歲修補助資金546萬元,首批不可移動文物歲修日常保養維護項目共188個,包括除草、白蟻防治、保潔、局部修補等項目。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已經全部完成。
“不可移動文物‘歲修制度’全覆蓋是預防性保護,是花小錢辦大事,不是讓文物煥然一新,而是延年益壽。”吳榮超說,“歲修制度”全覆蓋通過解決文物建筑“小病害”,有效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小修拖成大修”。
在中山市南朗街道,歲修補助資金排除了村集體文物修繕的各種顧慮。比如,南塘簡氏大宗祠“敬修堂”如今依舊是村民開展議事、集會等活動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得益于“歲修制度”全覆蓋,“敬修堂”漏雨現象得到處理,門扇得以修復,墻面污漬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環境,避免將來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補。
南朗街道宣傳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江稱,修繕后的祠堂,村民們來得更多了,人氣更高了。
誰出錢、出多少、怎么修,成為啟動私人產權文物建筑修繕的最大阻礙。“歲修制度”全覆蓋實施以來,中山市石岐街道蓮塘大街35號民居等一批私人產權文物建筑被納入補助范疇,有效破解了低等級私有產權文物建筑的保護困境。
此外,“歲修制度”也助力中山市完成雍陌村圣堂廟等一批文物建筑的保養維護工程。當地通過活化利用好古建筑、老僑房等特色資源,在村落蝶變中引入文物元素,發展特色民宿、餐飲等產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