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中國行
文化中國行|古橋新韻
中國被稱為“橋的國度”,遍布各地的橋梁或造型多樣、或年代悠久,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科技藝術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橋梁文化。其中,就有一座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的洨河之上,始建于隋開皇后期至大業初年(公元595年—605年),距今已經1400多年歷史,它是世界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科學水平極高、藝術形象極美的古代石拱橋。北宋時期,哲宗皇帝北巡時賜名“安濟”,因此又稱“安濟橋”。
以橋為中心,當地政府于上世紀80年代修建了景區公園。去年11月,景區免費向公眾開放,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讓趙州橋迎來新時期的新發展。
“隨著景區的免費開放,趙州橋成為遠近聞名的熱門打卡地。縣委縣政府緊抓機遇,大力開展趙州橋景區建設,在提高趙州橋公園形象的同時,建設了1000米長、50米寬的趙州橋古鎮特色步行街以及停車場、酒店等配套設施,使趙州橋景區硬件水平和整體面貌得到大幅提升。”趙縣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文彬華介紹。
登橋遠眺,古橋景區風景秀美。遠望趙州橋,其寬大流暢的橋形如一道長虹頗為雄偉壯觀。河堤兩岸綠樹成蔭,寧靜的洨河水如一條碧絲帶從橋下穿過。橋上來來往往的游人穿行而過,悠閑自得。那場景正如元代劉百熙在詩中描述:“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趙州橋穿越千年,遭受水災、戰亂、地震的多次侵擾卻始終屹立不倒,一直被后人津津樂道。
文彬華說:“趙州橋的堅固得益于敞肩圓弧拱的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在一個拱形的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洪災時,大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又減輕了橋身重量,節省了石料。地震時,這種結構可以將受力點的力分散到橋的每一個橫截面上。”
趙州橋的“敞肩圓弧拱”設計被公認為是世界橋梁史的首創,比歐洲早出現了一千二百多年。這充分說明中國古代建橋匠師對水文、地質、結構力學已經有較深的認識,體現了中國古人超高智慧和藝術造詣。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舒勇在2013年以趙州橋為原型,用2萬塊透明金磚創造了大型景觀雕塑作品“絲路金橋”。這件作品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重要主場外交活動主會場的標志性景觀。
舒勇說:“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橋’是象征連接、溝通的載體。中國的趙州橋名聞天下,它的設計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歷經千年直到今天,代表著歷史與現代的傳承,是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絲路金橋’在世界巡展時,中國橋的美好寓意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看作是中國和世界的溝通之橋、和平發展之橋、心靈溝通之橋。”
暑去秋來,天高氣爽,前來欣賞古橋魅力的游客絡繹不絕。當前,趙縣正在以“趙州橋”“趙州茶”“趙州梨”三大文旅品牌為核心,加快推進趙州橋文化產業園、趙州茶文化創意園、梨園特色小鎮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不斷釋放文旅資源活力,把豐厚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文旅產業發展成為繁榮鄉村文化、振興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
歲月悠悠,時光無言。趙州橋像一位守護者,見證時代輪轉,滄海桑田。古橋新韻,它在期待有更多人來聽橋的故事、續寫新的故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