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高揚“改革的風帆 ”續寫“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首耳熟能詳的《春天的故事》,仿佛又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春天。那時,鄧小平同志帶領全國人民守正創新、積極進取,主動融入世界發展的浪潮,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改革贊歌,繪就出一幅幅氣勢恢宏的開放畫卷。
如今,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既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強決心,向國內國際釋放了我們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強烈信號。
多年來,在國家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下,我肩負多重社會身份:致公黨員、教師、岳陽市僑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等,但身份越多、責任越重,我深刻認識到,要將自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找準自身定位,高揚“改革的風帆”、續寫“春天的故事”。
揚起“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風帆,始終不渝堅持中共領導,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團結故事”。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把黨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匯合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在改革道路上繼續攻克一個個難關,爬過一道道坡坎,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大動力。
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理解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動員、總部署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部署,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在領會精神中統一思想,不斷增進改革共識、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用足用好改革成果。
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風帆,在三尺講臺上綻放光華,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教育故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決定》進一步明確,要“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當今時代,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我國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戰略人才和能夠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緊缺人才。而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這是新時代新形勢為我們教育工作者賦予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扎根基層教育二十六載,我最關心的是教育事業發展,最牽掛的是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曾資助多名貧困學子、多次到鄉村小學為留守兒童送教;同時發揮界別優勢,為政協委員和貧困學子牽線搭橋、幫本校貧困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分期分批尋找社會愛心人士扶助等,且多次在提案中呼吁全社會重視、有效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合法權益。在課堂上,我不斷創新課堂形式,將智育與德育有效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在潤物無聲中鑄魂育人。身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老師,尤其是一名思政課老師,一定要自覺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守教育初心、擔筑夢使命,以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揚起“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的風帆,傳播好中國聲音,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僑界故事”。《決定》提出,“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完善港澳臺和僑務工作機制”等。這些新要求、新部署,為僑聯組織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作用,指明了前進方向。江河奔流,不舍晝夜。僑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梁紐帶,要緊緊圍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新部署,逐一對照《決定》明確的各項改革舉措,進一步找準僑聯工作的聚焦點、結合點、切入點,切實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僑聯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團結引領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堅定不移走好改革開放之路。
2020年元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打響“抗疫保衛戰”。看著新聞里的報道,我當即通過微信向荷蘭、意大利、菲律賓等幾個海外僑社團發出倡議,得到熱切響應,不久后來自海外僑社團的捐贈陸續送達武漢。在那個“最寒冷”的冬天,在我和岳陽僑聯同事們四處呼吁奔走下,我們收到了來自美國、英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僑團、企業300萬元捐款及價值930多萬元的捐獻物資。除此之外,在防汛救災、志愿服務等各種關鍵時刻,都可以看到廣大僑界人士的身影,他們始終與祖(籍)國同奮進、與人民同奮斗。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僑聯干部要進一步激發僑界人士愛黨愛國愛鄉的熱情,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僑界智慧和力量;要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湖南故事、岳陽故事,不斷向世界生動講述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揚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風帆,守護好一江碧水,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生態故事”。《決定》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為“七個聚焦”之一,并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必要手段。通過改革,我們可以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我出生、成長在洞庭湖畔,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感特別濃烈。洞庭湖是三湘兒女的母親湖,被稱作“長江之腎”。而在過去,因為過度依賴礦產資源和重化工業,洞庭湖周邊地區向洞庭湖和長江流域排放了大量廢水、廢氣、廢渣,生態環境一度惡化。近年來,湖南始終把洞庭湖水域生態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大事要事來抓,通過實施洞庭湖生態治理專項行動、解決相關民生問題、強化洞庭湖生態保護法治建設等,讓洞庭湖的一湖碧水匯入滾滾長江。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從湖北宜昌乘船考察長江,來到岳陽時,在長江邊對我們提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托。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份囑托,提交了《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提案》《關于加強枯水期洞庭湖水生態環境治理的建議》等提案,希望能進一步推動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如今在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共同保護下,美麗洞庭百鳥齊飛,江豚逐浪,麋鹿奔騰,洞庭湖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環境就是民生,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我們一定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揚起“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風帆,提升參政議政質量,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建言故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方方面面,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區,對政協委員履職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圍繞重點領域、結合特色優勢,認真選題、精準破題、扎實解題、科學答題成為提升參政議政質量的必然選擇。
不管是作為政協委員履職還是民主黨派成員履職,我們都要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積極圍繞經濟體制改革等建言獻策,及時對改革中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為改革舉措落地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建議,要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努力以高質量的履職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