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執業大律師廖長江:
發揮港澳在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的作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要求“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不僅是“超級聯系人”,更是“超級增值人”。香港各界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上來,努力在國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受逆全球化趨勢的挑戰,我國高水準引進外資、構建國際化供應鏈、深化國際循環,面臨更多困難。同時,制度型開放仍有待深化,與國際經貿規則尚未高度融通。建議香港從“雙循環”戰略和制度型開放兩方面,推動國家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建設。
強化國內大循環有利于穩定國內經濟,增強發展韌性,同時,能更好帶動和激活國際循環,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使我國能夠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相對東部沿海地區,我國中西部部分地區吸引外資的水平和質量仍有待提升。香港是內地吸收外資的第一大來源地,可以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作用,引導外資流向中西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議香港可以進一步拓展與中西部城市的合作關系,通過建立合作會議等機制,更好協助內地經濟協調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發生改變,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東南亞轉移。與此同時,我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逐漸占據區內產業鏈中上游,例如5G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等。香港不僅擁有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在采購、產品設計、供應者管理、庫存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亦有著豐富的全球供應鏈管理經驗。香港應順應國家產業鏈的變化,提升供應鏈管理體系,更好地服務國家需要。未來,香港應當積極推進供應鏈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
另一方面,為開展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我認為可以善用香港的仲裁經驗,推動國家完善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仲裁制度。目前,前海已經實施“港資港仲裁”,接下來,香港應積極爭取進一步擴大在粵港澳大灣區推行“港資港仲裁”的范圍,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建設。
在助推國際合作機制的構建方面,香港可以更積極參與“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發展數字絲綢之路涉及跨境數據傳輸的數據所有權、開發權及數據隱私,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政策進行數據開發和管制。香港奉行國際商業社會熟悉的普通法制度,可以在知識產權、數據隱私保護、交易流通等方面,為制定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提供經驗和參考,助力國家把握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另外,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經濟區,數據跨境流通正有序推進。我認為大灣區可以作為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發展中,探索解決數據流動、數據管制堵點的試驗田,再總結成功的經驗,逐步在東盟等新興市場推行。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