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緊扣“雙集中”為新型城鎮化凝心聚力
湖北省政協常委會會議聚焦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今年湖北新春第一會——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大會提出“五個以”要求——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新型城鎮化,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省委有部署,政協有行動。根據年初省委批準的省政協工作要點和協商計劃,近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聚焦“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協商議政。
保護與發展,要在破立辯證中前行。湖北既承擔著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重要責任,也承擔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省委副書記諸葛宇杰在會議現場說道:“從相互的關系來看,此次議政主題涉及的兩項工作高度關聯、互為支撐,都是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發展理念上來看,都要求我們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荊楚大地,三江千湖、水網縱橫。水是湖北最大的資源稟賦、最大的發展優勢,同時也是最大的安全隱患。2023年,湖北開啟治水創新模式,啟動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凈”,以治水為主向水岸協同、以岸為主的治理方式轉變,從而倒逼發展理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副省長蔚盛斌向與會委員通報情況:“一年來,試點成果實實在在,探索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目前,除5個試點外,相關區縣至少啟動1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全省共啟動118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
“十堰市茅塔河全長43.3公里,是一條‘穿城之河’,縱貫生態區、農業區、城市區,一二三產業齊全。試點以來,該流域從存在部分Ⅳ類斷面,全線提升至Ⅲ類,上游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1%。”省政協委員、十堰市政協主席趙哲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時,直言目前還存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難、鄉村產業路徑不清晰、聯農帶農運營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表示“共謀共建共治的群眾參與有待加強”。
省政協常委、致公黨湖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楊曉梅建議,推動“全域之治”要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讓旁觀者成為參與者,讓污染者成為治理者。
去年以來,湖北省明確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縣城就地城鎮化10個試點,縣域品質、產業承載力和人口聚集力不斷提升。2023年,全省入圍“全國百強縣”8個,數量居全國第4。全省64個縣市新增城鎮常住人口30.5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1個百分點,增幅為近三年新高。
省政協副主席張柏青表示,調研組了解到有的地方思想認識還有差距,領會不透,把握不準,導致政策落實中存在“溫差、落差和偏差”,特別是遇到利益涉及廣、剛性約束強、持續時間長的問題,攻堅克難還顯不足,創新意識還不強,改革舉措還不多。
省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經過深入討論提出,要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的政策機制與理論實踐探索。推動建立國家層面的中小水庫清淤政策與部際協調、保障與監督機制;從省級層面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借鑒小流域綜合治理負面清單的做法,擬制“雙集中”發展負面清單;培育和延長與區域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產業鏈;引導科研力量參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研究等。
省政協主席孫偉強調,要充分認識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重大意義,圍繞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持續關注城市供水水源單一、流域排澇標準偏低、湖泊水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聚焦縣域和縣城高質量發展,抓住壯產業、提服務、增投入三個重點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三個關鍵,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切實提高建言資政的針對性、有效性。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