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會議新聞
補齊冷鏈短板為農產品搶占“鮮”機
每年暑期,在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新疆,小白杏就到了采摘上市的季節。
不過,想吃到正宗新鮮的新疆小白杏并不容易。因為采收時間短,鮮杏的儲藏期更為短暫,離樹后的杏子在常溫狀態會迅速成熟軟化,然后腐爛變質。
“如果想讓新疆的小白杏飛入千家萬戶,采摘下樹的杏子直接就地預冷非常重要,這是產地保鮮的重要一環。”7月12日,在全國政協“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食品營養研究所所長趙曉燕提到的新疆小白杏面臨的難題,正是我國當前部分地區果蔬采摘季節“冷鏈保鮮”問題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產品加工領域的專家型委員,趙曉燕對我國蔬菜水果供應情況了然于心。“據統計,2022年全國蔬菜產量約8億噸、常年供應品種達150多種,水果產量3.13億噸、常見水果100多種。當前大流通背景下,老百姓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吃遍全國。”她認為,當前困擾我國農產品尤其是特色農產品增值增收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采后損失過大,而冷鏈設施在減損降耗、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咱們本地果蔬有就地保鮮的需要嗎?”“現在冷庫距離咱們田間地頭有多遠?是不是夠用?”……
此前為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做準備的專題調研中,趙曉燕就是帶著“任務”而去。
調研間隙,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的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中,趙曉燕通過一場“果蔬采后產業鏈技術與實踐”的培訓講座,為當地農業領域相關代表和基層合作社負責人、果農等上了一堂生動的田間地頭“保鮮實踐課”,同時通過與當地果農和承包大戶的交流互動,詳細了解了產地對冷庫的需求情況。
“農戶對冷鏈是有需求的,畢竟不能實現及時預冷,果蔬損耗較高,就會影響收入。”趙曉燕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冷鏈投入建設以縣域為主,冷庫等倉儲設施多設在縣城附近或農業園區。田間地頭的預冷存儲等設施因為農民投不起、企業積極性不高而相對缺乏。
對于需求而言,由于投入成本和維護問題,誰來投入就成了難題。趙曉燕建議,全國農產品收儲設施比較成熟完善的發達地區,可以鼓勵社會多元投入,而對于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則需要政府創新補貼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果蔬生產的季節性特點,部分地區冷鏈設施周轉率和利用率確實較低。”為了提高倉儲設施綜合利用率,趙曉燕在協商現場提出,可以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推廣“共享冷庫”運營模式,通過建立“共享冷庫”數字化平臺,對冷庫主體和冷庫賦碼,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一條冷鏈關系著果蔬是否新鮮,關系百姓菜籃子,關系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從這個意義上,為農產品搶占“鮮”機值得各方共同努力。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