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高質量陪伴并不是簡單地“在一起”
行走的“高壓鍋”——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常常有憤怒、沖動和頻繁的情緒波動,其家人和朋友可能會感覺到好像身邊有一個高壓鍋,隨時會發生爆炸。研究人員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常常伴隨有童年創傷:包括被忽視、情感虐待、性虐待等,以及童年期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父母嚴厲訓斥、過度懲罰、過度控制或過分保護,還有父母情緒嚴重不穩定等等。 ●本文作者提醒年輕父母,雖然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不少父母不會愛。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并不是簡單地在一起,也不需要花很多錢,而是要花心思與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真正享受到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與父母經常有肌膚之親和充滿愛的眼神對視。
《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這是一本專門寫給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親友的書,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由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雷格合作撰寫,這本書可以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和家人加深對這類精神疾患的認識,從而走出生活的陰霾。
身邊有類人常常冰火兩重天
小馬同學是一名即將大學畢業的小伙子,高高大大,長相英俊,即將畢業于名校,目前正在面試找工作。小馬同學在校期間一直很努力,各科成績都還不錯,簡歷看上去挺漂亮。可能是面試找工作壓力比較大,競爭的人也很多,小馬同學的情緒總是不太穩定,很容易就生氣暴怒,壓不住火。
就在來公司面試的出租車上,他一開始還和司機聊天談笑風生,但是后來懷疑司機故意繞遠路,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他瞬間暴怒跟司機大吵一架,最后憤憤不平付款下了車。
就在兩天前,他也有一次暴怒的經歷。他幫老師寫一個標書,在電腦上忙到半夜,很是辛苦。但是因為忘記保存,文稿一下子就找不到了。原本滿心喜悅的小馬即刻暴怒起來,大聲吼著摔門而出,走前還把鼠標都摔壞了。
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知道小馬同學脾氣不好,也有的同學說小馬性格有問題。一次在社團辦公室大家都在忙,小馬同學接電話時說話聲音比較大,有的同學有意見希望小馬小點聲。小馬瞬間就炸了,瞪著眼睛說:“我天生就是大嗓門,我說話就是聲音大,你覺得我聲音大是你的毛病。”當時大家都很無語,以為是他太累了導致情緒不佳。
在平時接觸不多的同學眼里,小馬同學專注、細致、貼心、吃苦耐勞,也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有一次學院辦公室搬家,小馬同學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搬箱子,衣服都臟了也沒在意,大家對他頗有好評。
大家可能會疑惑,前后大家描述的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其實,小馬同學是一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癥狀主要包括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系模式、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沖動性的、反復發生的自殺自殘行為、情感不穩定、常常襲來的空虛感、不恰當的強烈憤怒,并難以控制發怒的行為。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癥狀等等。人格障礙的診斷需要經過專業精神心理科醫生的評估,包括面談、問卷調查、病史和檢查等等,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兒童或青少年做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憤怒、沖動和頻繁的情緒波動可能嚴重影響家庭關系和人際關系,其家人和朋友可能會感覺到好像身邊有一個高壓鍋,隨時會發生爆炸。
“在一起”并不等同于高質量陪伴
為什么會有人罹患邊緣型人格障礙?哪些人容易出現邊緣型人格障礙呢?
有研究人員發現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報告童年創傷的可能性,是非患者的13.91倍。48.9%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報告過童年的身體忽視,42.5%報告過情感虐待史,36.4%報告過身體虐待,32.1%報告過性虐待,25.3%報告過情感忽視。比如童年期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包括父母嚴厲訓斥、過度懲罰、過度控制或過分保護,還有父母情緒嚴重不穩定等。
近年來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大腦進行的掃描還發現其大腦和常人相比有所不同,主要與海馬體和杏仁核容積有關。關于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研究還在進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可能涉及的復雜因素,如生物學、童年生活經歷、教育經歷等。
目前我們大概知道,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在整個人群中的患病率為3%~5%,也有研究稱達到6%,女性多于男性。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這個數字的背后的人群規模并不小。而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會影響到一個甚至幾個家庭。邊緣型人格障礙病癥通常始于成年早期,病癥可能會在青年時期加劇,隨著年齡增長部分會逐漸好轉,部分會加劇。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其中團體和個人心理治療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治療形式。
身邊如果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家屬可能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夠理解這是疾病的癥狀,并非無理取鬧。可以嘗試著讓患者慢慢學會理解自己的癥狀,逐步幫助他劃定自己的行為邊界,積極鼓勵其配合治療,如果遇到危急情況發生時要有應急預案。
基于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觀察,特別想提醒年輕父母,雖然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不少父母不會愛。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并不是簡單地在一起,也不需要花很多錢,而是要花心思與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真正享受到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與父母經常有肌膚之親和充滿愛的眼神對視。年輕的父母常常工作壓力大,回到家里疲憊不堪,沒有時間跟孩子交流,有時冷漠不關心,有時會大聲責罵訓斥孩子,忽視和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不可小視。還有的父母對孩子有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對孩子的時間和生活上的極度控制等等,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需要關注心理健康。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時代缺少關懷和愛的滋養,長大后性格上可能會出現各種缺陷,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各種不利影響。
(作者系廈門大學醫科建設與管理辦公室黨支部書記)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