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建言札記
從“心”出發 向“新”前行
全國兩會在生機勃勃的春天召開。新春新氣象,兩會精神總是會引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關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個個“新”的關鍵詞脫穎而出、扣人心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的新論斷新要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的新任務新舉措;還有“實施產業創新工程”“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新計劃新安排……全國兩會擘畫出一張張春意盎然的新藍圖,無不給老百姓新的希冀。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飽含深情的話語,深蘊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跨越百年的初心傳承、沉浸心底的“國之大者”。以“人民創造歷史”回答歷史動力問題、以“一切為了人民”界定價值取向問題、以“一切依靠人民”探討力量源泉問題,等等,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一履一行汗水,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條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路。
由“心”而“新”,首先要知道人民心里在“想什么”,將心比心,才能新益求新。經常到群眾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尤其要知道群眾真正喜歡什么、期盼什么、憂愁什么、痛恨什么,想群眾之所想,才能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同時還要明白“怎么辦”,以心換心,才能燦然一新。懷有一副熱心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工作效率就高,效果才會好;拿準一套好主意、新辦法,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能體現群眾意愿并符合客觀實際,在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時才具有參考價值。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備受關注的一大熱詞,其特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點在“生產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生產力,“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決定事業成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國各族人民心中追求的同一夢想;“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出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以科技創新求得“新”的突破、以產業升級取得“質”的提升、以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贏得“力”的成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新促質”是其核心要義。先立后破,還有許多文章需要大家努力去做,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同“心”協力的戰略之筆,也是凝“新”聚力的重彩之篇。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就像一陣陣春風徐徐吹來,在人民群眾心中泛起層層波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動數字、綠色、創新、健康、文旅等領域合作,實施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項目,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動能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新希望。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同時促進新興產業“強筋壯骨”,從實際出發,分區分類加強科學指導,新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路徑。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彎彎小河、河水清清,茫茫原野、芳草綠綠,人民群眾心中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愿景”,將會一天天變為美麗中國的新“實景”。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到了新的高度。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滿足人民群眾對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傾聽民聲,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從孩子、房子、票子、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等生活瑣事做起。“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民心,讓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關鍵是要讓群眾有業可就、有錢可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效,“多措并舉穩就業促增收”是條正道。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新”的源泉,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人民群眾心中懷揣許許多多的新理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妙的連鎖反應,“從0到1”的原始創新,再到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破繭成蝶;“理想是指引方向的航標燈”,“從1到無窮”的成果轉化,再到堅實的科技底氣助力經濟增長。我們已經見證并將繼續見證,中國始終打開大門,“心”意濃濃迎來“新”風撲面,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發展質量更優、韌性更強、動力更足的寬廣大道正在向前開拓,向遠方延伸。
春風春雨潤民心,喜看萬象又“耕”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春天的氣息在廣袤的大地蕩漾,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不負春光。從“心”出發,向“新”前行,增強“硬核力”、提升“競爭力”、激發“內動力”,一棒接著一棒跑,一程接著一程干,鍥而不舍向著既定目標砥礪奮進。在這暖融融的春日里,美好明天已經向努力奮斗的我們頻頻招手。
(作者劉曉莊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