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市場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紀實

2024年03月14日 09:21 | 作者:張曄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我們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適合做、企業又做不了的事,把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緊密縫合!”日前,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院長劉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2013年,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機制不清、創新團隊利益不明、科研人員活力不強等問題,江蘇產研院應運而生。該院在江蘇省政府成立的理事會領導下工作,不隸屬于任何部門,院本部不承擔具體研究任務,主要負責科技資源引進、專業研究所建設、重大研發項目組織等。

10多年來,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產研院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市場,不與高校爭學術之名,不與企業爭產品之利,聚焦基礎研究成果的二次開發,并向企業轉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江蘇產研院已成為全國新型研發機構的領軍者,是政府和市場充分結合、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為科技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江蘇經驗。”

首創“團隊控股”混合所有制

對不少傳統科研機構而言,首先要考慮“開門兩件事”——人員編制和財政補助。而江蘇產研院77家研究所關心的,則是有多少企業愿意為技術成果買單,因為這些研究所充分享有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轉化收益權。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漢加盟江蘇產研院,擔任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2017年,該所開始以江蘇產研院首創的“團隊控股”、混合所有制模式進行改制:政府提供場所、設備并享有所有權;團隊、政府和產研院共同出資,組建團隊控股的輕資產研究所運營公司;研發收益歸運營公司所有,增值收益按股權分配。

按規定,改制的研究所人才團隊必須拿出600萬元“真金白銀”入股。這讓捧著“鐵飯碗”、習慣依靠財政投入的科研人員倍感壓力。關鍵時刻,丁漢率先出資入股,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該所副所長李進儀介紹:“改制后,科研人員頂著科學家的腦袋,長著企業家的腿,發論文、拿項目不再是科研終點,跑市場、找需求、賣技術成為績效考評‘金標準’。”

“團隊控股”模式突破了傳統事業單位經營業務受限、知識產權權屬不清、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阻礙,顯現出改革的倍數效應。如今的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所,不僅形成了20多個技術團隊,還衍生出多家高科技公司,服務數千家企業;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葉片高效智能加工等關鍵技術也在此誕生。

2022年4月,比較醫學研究所在科創板上市,成為江蘇產研院首家上市的專業研發載體。通過持有的股權,江蘇產研院獲得了增值收益,形成了研發資金循環造血機制。

從“院士科學家”到研究所“創業者”

引進人才實現成果落地轉化,是各地慣用的做法。但如何克服外來人才的“水土不服”,也是一大難點。

劉慶介紹,設立“項目經理”,開展市場需求調研,整合資源、搭建團隊、完善方案,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是江蘇產研院改革的關鍵一招。

作為紡織纖維產業大省,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江蘇轉型升級需求迫切。202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纖維材料專家朱美芳被聘為江蘇產研院項目經理,領銜籌建先進功能纖維與應用技術研究所。

在江蘇產研院的協助和推動下,朱美芳團隊先后調研了近50家纖維行業的上下游龍頭企業、協會及研發平臺,充分了解行業痛點、明確建所定位目標,形成詳細的行業調研報告和完善的商業計劃書。經過幾年建設,該所已組建起50余人的創新團隊,具備了差別化與功能化纖維、生物綠色纖維和智能纖維等全鏈條研發能力,為數十家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技能培訓等服務。朱美芳也完成了從“院士科學家”到面向市場需求的“創業者”的轉變。

截至目前,江蘇產研院累計聘請370余位“項目經理”,?其中國內兩院院士21名、海外院士22名。這些項目經理圍繞江蘇主導產業和未來產業需求,組織實施產業前瞻性重大集成創新項目,在一些關鍵領域努力實現由“跟跑”向“領跑”的跨越。如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牽頭的“人體器官芯片”項目,已研制出多種器官芯片,并應用于新藥開發。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認為:“江蘇產研院的人才引進評價和培養機制,為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了很好的經驗,是全國新型研發機構比較好的案例。”

“撥投結合”激發創業活力

2020年,在江蘇產研院的扶持下,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落戶昆山開發區。

該公司總經理晏培杰介紹,公司團隊掌握的金屬柔性輥壓技術,為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裝備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提供了顛覆性降本增效解決方案。

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周期長、風險大,財政、科研支持及基金等不能充分匹配項目的特點與需求,傳統貸款、風投等市場資金往往也會出現失靈現象。

公司初創時,晏培杰找銀行貸款,后者要抵押;找風投基金投資,人家要控股。正一籌莫展時,江蘇產研院拋來橄欖枝,公司獲得了來自院地支持的3600萬元啟動資金。

這是江蘇產研院為此類項目量身定制的“撥投結合”資金,不僅支持創新,而且寬容失敗——資金按項目進展節點分期劃撥,解決市場融資失靈問題,幫助團隊承擔創新風險,體現了財政資金“熱心腸”;若項目成功,資金則轉化為投資,以市場化方式管理和退出;若項目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給予寬容。

最讓晏培杰感動的是,該模式不與企業爭利,將技術增值部分賦予項目團隊,以保證團隊在項目發展中的主導權。企業的創新活力被大大激發。短短3年,公司年收入已超2億元。

至今,江蘇產研院共實施82項產業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已有11個項目達成研發目標并完成融資。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產研院時指出,要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劉慶表示:“江蘇產研院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刻把握市場內在規律,以體制機制改革打通創新堵點、激發人才活力,繼續探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的科研治理模式!”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