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部分書面發言摘登
張桃林委員: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綜合施策提升種糧效益
2023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為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化底線思維、注重統籌協調、因地制宜施策,讓產能基礎更牢固、種糧收益有保障、產區抓糧不吃虧,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建議:
堅持不懈夯實產能基礎。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布局,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統籌糧食與其他重要農產品生產的品種結構和時空布局,促進糧食生產與環境生態良性互動。同時,拓寬農業生產空間,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強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加快耕地保護立法,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完善占補平衡制度和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持續提升高標準農田投入標準和建設水平,全力提升耕地質量。堅持科技引領綠色發展。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綜合產能提升,集成推進良田良制、良種良法、農機農藝融合配套。
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價格體系要更精準,統籌做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完善糧食優質優價機制,構建分類分級的收儲價格體系。補貼機制要更靈活,建立與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及糧食生產成本動態掛鉤的補貼觸發機制,及時有效穩定種糧收益預期。保險服務要更普惠,突出糧食生產戰略性定位,進一步加大政府政策性農業保險力度,擴大糧食生產保險種類和覆蓋范圍。產業政策要更有力,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結構升級,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完善考核強化獎補激勵。調整相關統計口徑,設置大豆和青貯玉米產量折糧系數,科學考評糧食安全責任,促進玉米大豆輪作、種地養地結合。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和省級財政統籌力度,建立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建立橫向補償機制,設立國家層面統籌的專項基金,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