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也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當前,以新質生產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應重點把握三大方向。
要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人工智能是基于算力、算法和數據等關鍵要素發展起來的、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能夠逐步使機器具有人類的智能,具有滲透協同性、顛覆創新性、自主生成性和高效賦能性,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70家,全國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未來,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要針對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原材料、能源電力、消費品等重點行業,構建重點行業大模型和工業知識庫,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大力發展智能產品,以制造業全流程智能改造實現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要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撐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產業結構載體,未來產業、新興產業、新業態等有效承載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產業體系的技術密集度不斷提高,2023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快于全部投資7.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11.4%,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到13%。未來,要加快加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產業體系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占比,積極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
要以全面深化體制改革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塑造適配新質生產力的新質生產關系,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奠定更好的體制機制基礎。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形成充分弘揚企業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文化氛圍和制度基礎;二是深化使命導向的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建立長期主義的激勵導向、容錯機制,更好地實現中央企業的原創性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主的使命;三是堅持市場中性原則,加快建設統一大市場,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確保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市場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四是探索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經濟治理和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通過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獲取報酬的市場化機制,實現新型工業化技術先進性與過程包容性的有效協同。
(作者黃群慧,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