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部長通道”上回應環保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高敬、黃垚
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如何?今年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將有哪些安排?如何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8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回應生態環保熱點問題。
黃潤秋表示,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用“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肯定了過去一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
他介紹,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保持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比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值低,與2023年年度目標相比低了近3微克/立方米。水環境質量更為喜人,去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9.4%,比“十四五”規劃目標高4.4個百分點,長江、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
“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遇到了諸多困難挑戰。”黃潤秋說,如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一是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全社會經濟活動明顯回升,部分領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二是氣象條件極為不利,去年我國氣象條件進入新一輪厄爾尼諾周期,在平均氣溫升高的同時,階段性冷暖交替越來越頻繁、劇烈,給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帶來沖擊。
黃潤秋說,2023年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今年如何發力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目標?
黃潤秋表示,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力爭在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和水生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危險廢物風險管控等領域取得標志性進展,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礎。
同時,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分層次推進美麗省域、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加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設好全國碳排放市場尤其是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綠色轉型做好支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監督力度,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針對媒體關注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黃潤秋表示,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性制度。這些違法行為破壞公平市場秩序,損害政府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環境權益,必須堅決打擊,鏟除其滋生的土壤。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連續四年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問題專項整治。通過大數據監管、監督幫扶、“四不兩直”檢查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等方式,堅決查處造假不法行為,取得明顯成效。
黃潤秋說,生態環境部將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并將進一步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監管,用科技力量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