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王亦凡)“老城區內的傳統民居建筑,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集中承載地,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內容。但由于年代久遠,又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房屋漏水、破損狀況嚴重,加上人口膨脹、居住擁擠,采光、通風、取暖等基本生活條件無法滿足居民需求?!比珖皟蓵逼陂g,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起自己在調研中看到的場景。
如何平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讓傳統民居建筑通過保護更新,再次成為既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又有現代設施的好房子?張廣漢認為,應當加強科技攻關,在風貌保護前提下對傳統民居建筑進行保護更新和節能改造。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常見問題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同時對傳統民居建筑的外觀進行加固修繕,內部成套化改造,“盡可能讓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p>
“在對傳統民居建筑保護改造過程中,還應尊重老城區居民的意愿和需求?!睆垙V漢說,改造方案應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實際需求,確保改造后的房屋既符合保護要求,又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還要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提高老城區居民對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的認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保護工作,鼓勵他們自發采取有效措施維修改善建筑的現狀。
張廣漢還建議設立“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民居建筑維護修繕專項資金”,并通過專項資金帶動配套資金,推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建筑維護修繕工作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