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勝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
李景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余曉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葉 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今年九項經濟任務之首,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在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落實部署,需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抓出成效,需要以系統思維,準確把握政策取向,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
人民政協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在全國“兩會”期間采訪了部分政協委員。
激活主體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煥發企業活力
記者:企業是創新主體,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當前,應該如何激發企業活力,參與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潮之中?
馬軍勝:黨的二十大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郵政快遞業行業社會關注度比較高、與民生聯系密切,要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首先要明確行業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角色定位。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將其發展納入國家戰略整體謀劃,統籌推進。
其次,對于郵政快遞企業而言,要積極參與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重點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做好產業融合這篇大文章。郵政快遞網絡覆蓋五洲四海、連接千家萬戶,做好做實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推進經濟協同要素融合,從而改善提升運行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滿足多元差異發展需求。要深度嵌入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商貿和數字經濟等協同融合,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其中,尤為關鍵的是發揮企業在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積極性能動性。企業是產業發展重要載體和微觀主體,在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中要不斷強化其主導地位,“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繼續深化郵政改革,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帶動作用。不斷優化快遞發展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使廣大快遞企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力軍。
李景虹: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呼吁下,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企業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主體。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需要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集中優勢資源開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同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共同努力實現我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我認為當前有四個方面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一是國有企業的創新投入與經營考核難以實現平衡。現行對于國有企業的考核更多聚焦在營收和利潤方面,對于企業的創新投入往往傾向于要求其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產出成果且產生經濟效益,這造成企業的創新探索面臨束縛,缺乏試錯勇氣。二是產業規劃程度低,行業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嚴重以及產業鏈布局不均衡。三是我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不暢、科技成果轉化率有待提升。四是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和現行的管理機制的適配程度有待進一步優化。如在知識產權運營方面,國有企業交易壁壘較高,較高的交易成本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創新的內驅動力。
因此,建議優化國有企業的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徹底釋放企業的創新活力。一是健全政策體系,強化政策引導作用,切實建立支持企業創新的引導政策。二是優化考核標準,強化正向激勵,對超出行業基準的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引導國有企業建立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機制,同時鼓勵創新、適當容錯,弱化前瞻研究的投入產出考核,營造尊重創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氛圍。三是改革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完善企業內部的創業孵化決策流程,在股權制度上適當松綁,鼓勵創新創業,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拓寬融資渠道,有效激發企業進行創新嘗試。
葉青:現代化產業體系由一個個具體企業構成,但這并不是說,只要有企業就一定能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還要看企業從事的是不是現代化產業。激發企業活力,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非常重要。
一是從法律和制度上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消除民營企業對長遠投資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2016年3月4日、2023年3月6日和2018年11月1日,我有幸兩次參加民建、工商聯界聯組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擲地有聲的重要講話,表明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是一以貫之的,時至今日,我依然記憶猶新。落實政策,還要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是推進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協同共進、共生共融。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受所有制性質約束。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要完整把握“兩個毫不動搖”,鼓勵國企民企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合作,打造產業鏈優勢互補、創新鏈合理分工、價值鏈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促使現代化產業體系結構更加完善、優勢更加互補、機理更加融合。
增強動力
正確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新與舊
記者:我們注意到,科技創新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被賦予了特別重要的地位。新質生產力也成為一個時代熱詞。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余曉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塑造發展新動能的客觀要求,是打造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從理論看,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主導的,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是社會生產力經過量的不斷積累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質變的必然結果。
從產業層面看,新質生產力加速升級,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載體。
一是傳統產業穩步轉型。制造業重點領域數字化水平提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2.2%和79.6%;服務業數字化、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取得新進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3%,提質增效顯著。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汽車、鋼鐵等行業的研發、生產、管理全環節廣泛應用,形成上百種應用模式,有效提高了生產率。
二是新興產業發展強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總數突破200萬家,新材料、機器人等一批新興行業快速成長,“新三樣”產品增勢迅猛。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5G技術產業、網絡規模及其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廣度深度全球領先。
三是未來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腦機接口、5G-A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等創新標志性產品打造加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成為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多個省(直轄市)也發布未來產業相關文件和重點領域的專項方案。
四是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我國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百余種材料產量居世界首位,高端電容器等產業鏈斷點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產業鏈建設走深走實。
馬軍勝:郵政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暢通經濟循環、增進社會和諧、促進要素流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郵政快遞業大有可為。
一方面,要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速生產要素流轉,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推進“快遞進廠”工程,賦能定制化生產和柔性化制造,大力拓展服務供應鏈業務。重點支撐商流和“三農”發展,助力擴大內需,夯實行業發展底盤。加快實施“快遞出海”工程,助推產業發展。不但要去海外尋增量、增引擎,更要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能力,確保端到端全鏈路物流時效及穩定性。重點加強重點樞紐和服務軟件建設,在全領域各環節加快標準化進程。
另一方面,要加強行業自身建設。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技術荒”和“應用荒”并存的矛盾;深化科技改革,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動力不足問題;加強三鏈融合,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資金不足難題;加強人才建設,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力不足問題。同時,快遞企業要繼續加強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深化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提高數據價值。讓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融入行業的各領域全過程,讓綠色低碳實踐更深層次地貫穿在產品、包裝、分揀、倉儲、運輸、配送等全環節中,對資源使用和能源消耗進行更加充分有效的管理。
葉青:新質生產力不是憑空產生的,要正確處理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對于民營企業、廣大中小企業來說,參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必然的選擇,不能因為個頭小就置身事外。但具體路徑怎么走?需要仔細斟酌。我認為有兩個點可以切入。
一是以“特”切入市場。當前,我們的產業園區通過政策宣講、服務引導,推動園區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鼓勵中小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心無旁騖、聚力發展,以專業化和精細化為抓手,以特色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開拓新的市場空間。現在看來,效果很好。
二是“借”力提高研發水平。小企業內源式研發能力弱,外部聯合是現實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報告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完善體系
鞏固長板 補齊短板 統籌發展
記者:獨行快,眾行遠。在經濟領域,產業鏈就是典型的“眾行”場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作出系列部署,如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您怎么看產業鏈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抓手作用?有什么建議?
馬軍勝:以我熟悉的郵政快遞業為例。它早已不是當初“一個人、一輛車、一臺電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集物流裝備、分揀設備、監控設備、視覺系統、機器人、信息化系統眾多產業于一身的大產業鏈體系,產學研用一體化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科學院轉型改革衍生的中科微至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5年,國家郵政局組織了一場科技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專家為行業發展獻計獻策。微電子技術專家、時任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便是其中一員。一邊是行業蓬勃發展市場廣闊亟須科技創新,一邊是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方向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正苦尋出路。于是,中科微至應運而生。
2016年5月,中科微至第一套交叉帶快遞包裹分揀系統樣機完成,價格只是進口設備的1/3至1/4。中通成為業內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企業:投資600萬元,使中科微至在中通快遞廣東東莞分撥中心落地并成功運轉。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效果是驚人的:中通東莞分撥中心操作員人數從400人降至85人,日處理量卻從40萬件提升至50萬件,分揀準確率也提高至99%。
中科微至不用國家投入1分錢,通過需求、改革、政府、市場各方面的綜合作用,成為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樣板。截至目前,有10家科技企業在快遞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并實現主板上市;有近50家上市公司,相關技術產品在快遞業里得到規模化銷售。
李景虹: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發揮鏈主對行業的引領作用,推動其在創新決策、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重要主體。通過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明確鏈主企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需要通過遴選具備一定話語權和資源優勢的企業,鏈主企業不僅要具備資金實力,能夠實現高強度的創新投入,也同時要具備對風險的承擔和兜底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賦予鏈主充分的自主權并適當引導金融資源杠桿傾斜,進一步推動鏈主企業對產業鏈的帶動和支撐。同時提倡能夠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以市場和客戶的選擇為導向進行公平競爭,鼓勵以正當的手段維護知識產權,抵制部分投機型NPE公司以謀取利益為目的進行非法訴訟,進一步強化原創技術專利布局,鼓勵高價值專利的培育,同時降低交易壁壘,促進原創性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推動知識產權流通變現,帶動行業健康發展。
鏈主企業也要與產業鏈成員形成深度耦合,進一步推動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科研合作,帶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共同促進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助推我國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明確各自合理的定位和分工,“從0-1”的前瞻基礎研究不僅局限于高校,同時向院所、科研平臺等技術高地延伸;企業著眼于市場化應用,側重“10-100”的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鼓勵初創研發平臺從事技術驗證和創新探索,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科研成果中試基地、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實現產業鏈橫向拉通。在人才培養方面,建議把科研人員服務企業以及取得的成果作為職務晉升和業績考評的重要條件,鼓勵研究人員在研究院所和企業之間形成雙向流動;推動博士后專業研發人才和復合型技術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產業鏈的集聚效應構筑智力高地。同時,鼓勵校企之間的知識產權流通,促進知識產權運營商業化,進一步促進技術成果轉化。通過進一步完善優化橫向課題的評價機制,政府可嘗試配資的支持模式充分賦予創新合作項目主體權利,激發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共同促進產業化發展。
余曉暉:我有四個方面的思考。
一是用好新型生產工具。技術層面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究,適度超前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先進工藝等短板。產業層面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大人工智能、6G、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
二是培育新型勞動對象。建立完善數據流通規則,強化數據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數據資產登記等制度規范的研究制定,打造可信數據空間。推進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完善數據格式、接口、存儲等軟硬件通用標準,強化數據登記、數據交易、數據共享等通用規范,深化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加快培育數據標注、清洗、聚合等大數據產業,開展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推進大數據產業鏈現代化。
三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優化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面向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遴選支持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持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支持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四是塑造新型生產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暢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打通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堵點卡點,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記者 高志民 王碩 王菡娟 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