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忠誠守護的地方
照金精神照亮前行路
——記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
陜西照金,一塊英雄的土地,一部紅色的傳奇。
以陜西省銅川市照金鎮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北方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是老一輩革命家把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與陜甘邊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它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建隊以來,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始終扎根這片紅色沃土,堅持從照金精神中汲取養分,部隊建設實現了連年先進、全面過硬。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革命先輩李妙齋的故事……”初冬時節,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一場照金精神故事會如火如荼展開,官兵們圍繞“爭當照金精神忠實傳人”主題熱烈討論交流。這是該部傳承弘揚照金精神的一個縮影。
走入營區,可以清晰看到大隊取得的輝煌榮譽:大隊連續6年被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大隊”,先后7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2019年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大隊”,所屬中隊29次被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先進中隊。
寒來暑往,照金見證著一代代官兵的忠誠守護。官兵們自豪地說,是照金精神照亮我們的前行路。
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官兵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參觀見學 韓澤元/攝
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官兵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參觀見學 韓澤元/攝
照金見證 扎根山區鑄軍魂
初來崔家溝時,戰士張震在聆聽革命先輩們“泥土當課桌、鍋灰做墨水”,大抓“馬列”學習的故事中得到了力量。
在這里駐守了十二年,他見證著部隊的變化。新兵一批批地來,老兵一茬茬地走,在這片紅色沃土上,他選擇堅守。別人說他是扎根山溝、無私奉獻,他卻擺擺手說:“這沒什么,當兵就該這樣”。
去年12月,張震退伍,最不舍的是張永勝。張永勝剛下連時,就是張震帶的他。
那時張永勝最怕執勤上哨,因為上哨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條又長又陡的坡,冬天有積雪時,路又濕又滑,一不留神就得滑個跟頭。平時,班長張震還經常組織大家在坡上進行沖刺訓練,為了不墊底,大家抖擻精神往上沖,幾趟下來都累得氣喘吁吁。
張永勝吐槽過訓練的困難,卻在一次次沖坡中,讀懂了“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精神;他感嘆過老兵日復一日堅守的不易,卻在一天天的執勤上哨中,也把這里當成了家。
因為把崔家溝當成了家,張永勝不愿離開這里。而從未來過崔家溝的一中隊指導員高兆坤,也同樣來到了這個地方。
四年前,剛從軍校畢業的高兆坤主動寫下申請:我要去最艱苦的地方。來崔家溝之前,他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這里不僅偏遠、條件差,任務也如此繁重。
上任當天,聽到領班員叫哨,名字一個接一個,一班哨居然能有這么多人,這讓高兆坤著實驚訝。在這里許多人記不清自己的生日,但能清楚記得監墻上有多少個臺階。
他時常在想,是什么給了官兵們力量。查哨時,看著哨兵們稚嫩卻堅毅的臉龐,他有些恍惚,仿佛看見先輩們的身影與這些年輕的身影重疊在一起,他們的身姿在新時代書寫著新的忠誠。
幾年后,他把自己在崔家溝的感想寫進演講稿中,感動了無數官兵。大家夸他寫得好,他說:“是這里的故事本就動人?!?/p>
張鐸是一名在讀大學生士兵,按照國家政策,他服役完后回到學校可以享受優待。他抱著這樣的想法參軍入伍,刻苦努力、積極訓練,心里卻總是盼著退伍。
官兵們一直以來有一個傳統,每年春天,都要在監墻四周種下向日葵。剛下連的張鐸感到很好奇,“為什么要種向日葵呢?”
一次暴雨過后,本來茁壯生長的向日葵在狂風暴雨中倒下了,大家都以為向日葵沒救了,沒想到在官兵們搭架扶直后,向日葵卻一夜之間重新煥發生機。
指導員王振強說,這是因為“根扎得深,再大的風雨都能挺過去”。聽著指導員的話,張鐸似乎明白了種向日葵的意義。
后來,張鐸在網上查到,向日葵的花語是忠誠。他還了解到,成年向日葵的根能扎兩三米深,以吸收深層土壤里的養分。
豐收的季節終于到來,張鐸和戰友們用剪刀剪下向日葵的花盤,剝出葵花籽,分成兩份,一份陰干保存留作來年播種,一份炒熟分享給戰友們。
分給張鐸的那包熟葵花籽,他沒舍得吃,寄給了遠在河北的父親,收到包裹的父親打來電話說好吃,張鐸對父親說:“爸,我明年還給你寄?!?/p>
今年五月,張鐸向中隊黨支部提出申請:參加預提指揮警士培訓。張鐸說,他要像向日葵那樣在崔家溝扎根。
聚力強軍 忠誠使命勇擔當
照金革命時期,先輩們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英雄足跡,深深感染著大隊官兵。
2019年的清明節,耀州陳家山突發森林火災,火勢迅速擴散,形勢十分危急,中隊全體官兵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動增援。
到達現場后,班長朱帥鵬有序組織大家布置滅火站位,迅速和戰友們一起投入滅火。大家背著沉重的噴霧器,扛著鐵锨洋鎬,頂著滾滾濃煙,在陡峭山壁上匍匐前行。
山坡陡峭,山林茂密,但他們毫不畏懼;濃煙嗆的人睜不開眼,但他們毫不抱怨;奮戰五小時火勢仍然兇猛,但他們毫不退縮。
經過連續十多個小時的撲救,火勢得到了控制,任務圓滿完成,朱帥鵬也榮立個人三等功。
危難當前,官兵們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執勤上哨,忠誠守護,這是官兵們的使命,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哨位上奏響著青春的樂章。
“我在這里過了十一個年了?!闭勂鸲焐仙?,劉世有記憶最深的還是剛下連的第一個新年。除夕夜萬家團圓,周圍村子里的鞭炮聲點燃了劉世有心中的思念。想著遠方的親人,念著營區里的戰友,劉世有抬頭看了一眼天上燃得正盛的煙花,又迅速調整狀態,集中精力緊盯目標點。
有一次,因為下大暴雨,監墻出現裂痕,有隨時倒塌的危險,官兵們連夜趕往哨位駐守,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一夜。因為擔心目標安全,劉世有和戰友們全神貫注,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雨后的空氣潮濕陰冷,粘在皮膚上很不好受,大家只是輕輕甩掉頭發上的水珠,又立刻恢復狀態。劉世有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只記得大家斗志昂揚,盡管已是深夜,但每個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困了累了就再忍忍、再忍忍,沒有什么比完成任務更重要的。
劉世有說,每次重大任務,連軸轉是常事。碰到冬天夜里冷,大隊干部就會等在各個路口,給大家分發棉大衣。盡管天氣很冷,但官兵們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提起這些時,劉世有從不覺得苦,“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瘪v守一方平安,是戰士們無怨無悔的擔當。
“向哨位敬禮!”隨著一聲令下,哨樓下,全體官兵同時立正,齊刷刷抬頭向著哨樓敬禮。這是中隊每年最特殊最莊嚴的活動——向哨位告別儀式。每年,退伍的老兵都會在全體官兵的注視下換下最后一班哨,這是中隊堅持了二十多年的傳統。
站在哨樓下,看著樓上的老兵久久不愿邁出的腳步,聽著老兵發言后樓下久久不能平息的掌聲,班長王金良忍不住悄悄抹淚。看到老兵不舍的眼神,他心里明白,哨位是戰士們矢志不忘的使命,是像家一樣溫暖熟悉的地方。日復一日的上哨,是戰士們始終如一的堅守。
執勤上哨雖然是戰士們最日常的任務,但同樣需要百分之百的認真謹慎,稍不留神危險也許就會悄然而至。
“同志,請停車!”監獄大門里開出一輛藍色小車,應急班戰士羅文東叫住小車進行例行檢查。羅文東繞著車仔細檢查了一圈,起初并沒有發現什么問題。當他趴在地上查看車底時,卻突然發現,油箱上邊的縫隙里塞著一個藍色塑料袋。
羅文東連忙拿出來交給班長殷憲超,班長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封信!后來經查,是一名嫌犯想通過這個方式給家里報信。
近年來,大隊先后圓滿完成多起急難險重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表揚。
頑強拼搏 不忘初心筑未來
剛入伍時,米曉波5公里考核成績次次墊底,害得班里的流動紅旗總是留不住。這讓米曉波有些沮喪,逐漸喪失了自信,開始懷疑自己。
“月亮都有圓缺,革命哪能沒有挫折失敗。失敗了再干,南山的天也不能老是下雨,總有放晴的時候,我們要相信共產黨和紅軍一定能夠勝利?!庇幸淮危箨牻M織學習照金精神。指導員告訴大家,這是紅二十六軍領導人面臨失敗時對同志們的鼓勵。
聽著革命先輩的故事,米曉波深受觸動:先輩們歷經的比自己要難上千倍百倍,卻仍能堅定信念、頑強斗爭、抱著必勝的決心,自己只是經歷了這點小挫折,又怎么能被輕易打倒呢。
那天晚上,米曉波躺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地反復琢磨,回憶反思自己曾經的訓練方法。他想起自己問班里5公里成績最好的戰友有什么“訣竅”可以傳授。戰友總是回答他,這事哪兒有什么技巧,多練練,體能上去了自然就跑得快了。
當時米曉波還以為是戰友不愿意教他,現在才明白過來,戰友說的是正確的,其實自己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最基礎的體能,5公里并不是靠坐在桌前學就能學明白的,練習才是唯一的“訣竅”。
那天之后,米曉波從班長那里借來了沙背心、腿沙袋,每天晚上都自己加練,每隔幾天就再增加一個負重,每隔幾天就再多跑一圈。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練習,米曉波的體能跟了上來。三個月后的新兵考核驗收中,米曉波的5公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崔家溝營區門前,有一個奇怪的單杠,本應筆直的杠身有些弧度。老兵們總說,這根杠子,是中隊一代代官兵齊心協力“拉彎”的。
那年冬天,中隊組織單杠二練習會操,盡管天氣寒冷,戰士李航的成績卻打破了中隊的練習記錄。
這讓大家熱血沸騰,都想要繼續打破記錄。在這種氛圍下,大家熱情高漲,一個接一個上杠,會操持續到晚飯前才結束。
從此以后,大家沒事就來這根單杠上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隊的訓練成績提高了,這根單杠也變成了現在的“彎杠”,成為了中隊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老班長,快醒醒,值班室出故障了!”正在夢鄉的班長何偉被戰友楊光叫醒,才知道中隊值班室的執勤設施因為停電全都無法啟動了。到了值班室簡短了解情況后,何偉趕忙鉆進機柜后搶修。不久,執勤設備就重新恢復了正常。
類似這樣的情況,從軍七年的何偉已經經歷了多次。大隊有什么突發狀況,大到執勤設備故障,小到走廊燈不亮了,只要有何偉在,大家就能安心。
有人問何偉,人家都爭著當訓練標兵,你咋抱著個維修工具就不撒手了?
何偉回答說:“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做好這一份事。訓練標兵很榮耀,幫助隊里排憂解難也同樣光榮!”
后來,何偉常常利用休息時間自學網絡維護技術,現在大家都說何偉是中隊的“多面手”,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他都能行!
興源于心,力源于志。大隊領導介紹說,他們始終把尊重中隊、相信官兵、依靠官兵作為建隊育人的出發點和原動力。
像何偉這樣對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的官兵不在少數:炊事班長劉高杰,炒菜炒得好、訓練成績好、軍事素質優,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榜樣;新聞報道員陳思行,從零開始接觸新聞工作,也逐漸成長為隊里的“好筆頭”……
對于上級交辦任務和重點工作部署,大隊先領會后細化,指導中隊黨支部提前籌劃、區分要素、細化流程,知道什么工作“誰去干”;大隊官兵定人定責、分工落實、形成合力,清楚什么標準“怎么干”,確保各項工作末端落實到位,部隊建設水平高質量提升。
來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大隊官兵都知道中隊長安力的故事。安力是一個“苦孩子”:他家庭條件艱苦,很小便扛起家庭的重任;大家也都知道,安力是一個“好孩子”:他始終自立自強,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中考考上了縣重點高中,高考也順利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但戰友們不知道的是,幾年前,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安力并沒有過多的喜悅,而是犯了難:家里條件不好,本來維持家庭日常開銷就很難,這讓自己拿啥去上大學呢?
天無絕人之路,河北唐山有位好心人成立了助學小組,主動提出愿意資助安力上學。讀大二的安力心里懷揣著一個報國夢,選擇了應征入伍,兩年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軍校。
在用攢的津貼還清了資助后,安力決定開始“陽光接力”。他加入了資助自己的助學小組,開始資助和自己一樣渴望上學的孩子。就這樣,安力接過了接力棒,從被資助的孩子,變成了資助孩子的人。
后來,安力又開始了團結助學活動,拉動身邊的領導、戰友、同學,對口資助家鄉的學校,至今已資助50余人次,累計捐款10余萬元。
安力接受群眾的資助,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民子弟兵;入伍后,他又將自己接受的善意回饋給群眾,資助了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安力的故事,正是照金精神扎根群眾、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最好體現。
不忘初心,忠誠守護。在這里,一代代官兵始終堅持傳承和弘揚照金精神,保持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戰勝了道路上的一次次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展望未來,大隊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圓滿完成各項使命任務,堅定不移做照金精神的忠實傳人。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