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發展的多維思考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我們要以實踐為指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守護好、繼承好、使用好中華文化資源,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發展,這既是我們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和使命,也是不斷探索文化強國之路的價值意蘊。
建設文化強國,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本、以中華文化為根,確定本和根,就有了定魂神針。“第一個結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實踐中的問題;“第二個結合”植根中國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土壤,實現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不是將兩種思想和文化體系進行簡單組合、生硬拼接,更不是此消彼長、誰取代誰,而是雙向汲取、相互貫通、相得益彰,既讓馬克思主義根深葉茂、歷久彌新,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在文化激蕩的時代大潮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底蘊深厚,可以從“道”與“術”的維度思考和認識中華文化。“道”究其本質而言是“無所不包、無所遺漏的”,是事物宏觀的、根本的規律,它是精練的高維度的思想結晶;“術”從其本意而言是技藝,“方術”“術數”“技術”等充分體現了文化外化的問題,它是文明發展的具象化體現。注重并強調中華文化的“道”與“術”,建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形成本國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才能占據這個時代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同時,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從思想層面強健國人精神世界,呼應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要以歷史的視角,審視、厘清我國五千多年文化的結構和脈絡,對中華文化進行深入思考、概括和提煉;以現代的視角,分析和把握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代意義,思考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特別是注意挖掘凝結在中國文化基因里的獨特民族精神、價值觀念和力量源泉,傳承和豐盈中華民族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使民族和國家魂有定所、行有依歸,形成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潛移默化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中國國際話語權,才能為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在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上下功夫,在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國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要立足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鮮活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和話語表達,增強中國話語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作者郭路系《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編輯)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