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亞運一點通
原來“碩果累累”頒獎花器的生產有他們的貢獻!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秦云)截至9月25日,杭州亞運會已經決出了上百個獎牌,與獎牌一起被獲獎運動員舉起的,還有名為“碩果累累”的頒獎花束。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花器設計極具藝術性,其造型靈感來自中國南宋時期的官窯花觚,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制作而成,瓶口起伏的水紋展現了浙江山水的韻律之美,瓶口的吉祥物造型以活潑歡快的姿態,慶祝運動員勇創佳績、收獲勝利。花器在設計時還充分考慮了實用性——無論是握在手中還是捧在懷里,都非常輕松,可供各位獲獎運動員永久保存。
圖說:亞運會頒獎花器模型
再仔細觀察,頒獎花器表面還設計了稻穗、蓮蓬、龍井茶枝等杭州元素。如此繁復的工藝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記者找到了此次負責部分生產制作花器工作的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浙機電)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書記樓建忠。他告訴記者,光花器表面就要運用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等多種技法,在18厘米的櫸木上進行精細雕刻才能完成,每一個細節都十分講究。“具體到生產制作過程,需要利用五軸精密加工技術,涉及到刀具路徑的設置、刀具選擇、程序設計、機床夾具設計等。”看來,完成這項重大的任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生產制作頒獎花器,緣何選擇了浙機電?樓建忠頗為自信地解釋:“選擇浙機電,主要是因為我們作為職業院校的專業優勢和社會聲譽。多年來,學校十分注重創新,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五年來獲得了30多項省級以上獎項,學生參與申報專利60余項。”
圖說:亞運會頒獎花束實物圖
據記者了解,承擔花器生產加工的智能制造學院是學校最大的分院之一,學院設立了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智能裝備技術4個專業,精準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培養了一批能工巧匠。
“在接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黃小明教授團隊的設計稿后,學院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全國技術能手’趙傳強作為指導老師的制作團隊,同時挑選了5-10名優秀的學生充實團隊力量。”樓建忠介紹說,為了確保此次任務圓滿完成,學生輪班加工整天泡在車間里,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完美呈現了花器的巧妙創意和構思,歷時5個多月完成了1600多個亞運頒獎花器的加工生產。“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亞運會增添一抹色彩,讓中國文化傳播到更多的地方,讓中國匠心被更多人看到。”談及職業教育為亞運所做的貢獻,樓建忠頗為自豪。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