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直擊服貿會 |服貿會上的“牛人”們
服貿會的第四天,依舊是人潮涌動。
在國家會議中心國別展區,一位花白頭,身著白襯衣,黑褲子的老人用流利的德語與德國展臺上工作人員交流著,看著記者過來,他們停止交流。老人說:“你是記者,你先問,他會說簡單中文,他不會說的我給你翻譯。”
交流中,記者了解到這位德國展商的訴求,是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去德國投資,特別希望中國的小米、華為等企業能去德國建分廠。
交流結束,老人告訴記者,他年輕時在德國留學、工作,后來以留學人才身份回到祖國,家就住附近。“服貿會好呀,我每年都來。這幾天更是天天來,不僅鍛煉了身體,也開了眼界。在這里,可以讓外國了解中國,中國鏈接外國。”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告別老者,旁邊展廳中的盤古氣象大模型引起記者注意。盯著屏幕上的實時氣象數據,記者腦子里在不斷思考著,AI大模型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除了聊天、寫詩、作畫、敲代碼、解數學題等聚焦C端的慣常玩法,還有其他更大價值的用途嗎?思緒突然被旁邊兩位老人的聲音打斷:“你記不記得5月臺風‘瑪娃’,當時可是來勢洶洶。就在我們擔心時,盤古氣象大模型提前5天預測出其將在臺灣島東部海域轉向,預測精度顯著超過歐洲氣象中心的高精度預報(ECMWF HRES Forecast)結果。”“對,這就是7月英國科學雜志《自然》周刊上刊發的‘盤古氣象’模型在預報方面比傳統數值預測方法更為精確的內容。它能提前一小時至七天預測天氣情況,預測速度是數值預測方法的一萬倍。”
什么情況?聽著有點懵,這太專業了。記者隨即加入被科普人員行列。看著駐足的人越來越多,兩位大爺顯然受到了鼓舞,語調也高了不少。“這臺盤古氣象大模型預報只需非常低的計算成本,同時在準確度方面具有很強競爭力。它最近還預測了臺風‘杜蘇芮’的軌跡,準確預測了8月4日臺風‘卡努’的轉向,為世界各地氣象部門提供了重要信息。關鍵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
科普結束,似懂非懂的,總之這技術很“牛”。兩位老人也很“牛”——仔細打聽,原來兩位老人都是氣象領域退休的高級工程師。
本報記者 李元麗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