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會議新聞
與祖國共奮進的青春最美
——全國政協“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本報記者 孫金誠
青年是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大時代提供大際遇,大舞臺成就大夢想。
港澳青年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港澳青年工作并明確指出:“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今年5月和7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澳門科技大學、香港培僑中學師生回信,勉勵他們厚植家國情懷,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近年來,隨著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加快,各種便利港澳青年在內地升學、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搭建發展舞臺、提供發展機遇,極大調動了這一群體參與國家發展建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如何有效破解發展中的問題,引導港澳青年積極擁抱內地、融入內地,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特別是當前形勢下,推動港澳青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短板?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著力?8月25日,全國政協“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來自不同領域的委員、專家與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匯聚于全國政協的協商平臺,圍繞主題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
強化規劃引導 提高交流活動實效性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是愛國愛港愛澳力量的生力軍,是最值得關注和重視的群體。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港澳繁榮穩定的關鍵所在。
在新時代,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要引領港澳青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立足國家改革開放的舞臺,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把握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機遇,著眼“國家所需”,發揮“港澳所長”,幫助港澳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實現港澳青年在思想上融合、文化上融通、行動上融入,創造有利于港澳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圍繞“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議題,5月18日至24日,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率調研組赴香港、澳門和上海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發現,目前,在引導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還存在惠港澳青年政策的統籌協調性不夠、政策落地的順暢度不高、引導港澳青年的輿論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
“做好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工作,是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戰略性工程,核心是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劉賜貴表示,應加大中央支持力度,落實特別行政區政府主體責任,強化惠港澳青年政策的規劃引導和統籌協調。
他建議,把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納入國家重大發展規劃和香港、澳門特區政府施政規劃,中央和有關部門、有關地方、特區政府圍繞青年發展問題制定五年發展規劃。在國家層面建立促進港澳青年與內地交流交往的統籌機構和統一規范的服務平臺,加強政策溝通。立足港澳青年需求組織開展交流活動,提高港澳青年與內地交流活動的精準度和實效性。完善信息共享和政策督導機制,盡快打通涉港澳青年事項的“卡口”和“堵點”,有效促進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在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何超瓊看來,國家歸屬感是民心歸向的鑰匙,也是把港澳青年團結起來,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
“增強港澳青年的歸屬感需要提振他們對自己能力和未來的信心、對港澳兩個特區發展的信心和對國家發展的信心。”何超瓊建議,搭建更多立足港澳產業特色、具有國際視野與規模的國際化論壇,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實踐成長機會;用好政協平臺,組織面向港澳青年的學習、宣講團,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幫助港澳青年進一步了解人民政協制度在中國式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特色和優勢,凝聚愛國正能量。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開展走進學校、走進社區的就業指導項目,幫助港澳青年找準自身定位及優勢,進行就業規劃指導。
“推動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要引導他們走進內地,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認識內地,將各種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而拉近心理距離,增強國家觀念。”因工作原因,常年往返于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發現,一些從未到過內地的港澳青年由于受父母、老師、媒體的誤導,往往對內地存在偏見。
對此,他建議,內地有關方面在安排港澳青年考察內地時,多讓他們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看看,多聚焦“偉大、宏大、重大”三個關鍵詞設計參觀項目,多安排他們到一些知名的大企業見習,感受內地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加大港澳青年在內地掛職交流的力度,切實感受內地民眾大公無私、團結奮斗的精神品格。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豐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佐姣同樣也關注到提高港澳青年與內地交流工作的質量問題。她認為,港澳青年赴內地交流活動的對象要突破“同溫層”,內容要突出“多樣化”,形式要體現“靈活性”,成果要及時“制度化”。“交流是手段,人心回歸是目標。促進港澳青年與內地交流,引導他們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梁之材,是新階段港澳工作的應有之義。”
多搭臺多搭梯 破解港澳青年內地就業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出臺支持鼓勵港澳青年來內地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搭建發展舞臺、提供發展機遇。不少港澳青年抓住這些重大機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內地找到相匹配的就業崗位或創業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近年來,廣東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完善港澳青年在粵社會保障,推動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吸納港澳青年就業、創業。
對港澳青年來說,選擇粵港澳大灣區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是,近5年香港流向廣東的人才比例不超過其人才存量的5.1%,澳門則不超過8.4%。
究其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林克慶表示,當前,港澳青年在內地就業創業、生活仍有制約因素,公共服務跨境銜接難,生活便利性有待提高。
如何讓港澳青年在內地更好地“安居樂業”?
林克慶建議,中央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采用綜合授權清單的方式,一攬子、成體系推進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民生政策融通,推動醫療保險跨境結算,加快實現港澳青年在內地就醫享受與港澳的同等待遇。開展社保關系銜接問題研究,建立社保跨境轉接制度,讓港澳青年在內地暢享不打烊的社保服務。完善生活配套服務,建立在內地工作的港澳青年身份認證“一卡通”,從“硬聯通”“軟聯通”逐步進入“心聯通”。
長期從事服務香港青年赴內地創新創業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會長李文俊在工作中發現,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多數內地省份對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還存在缺乏資金支持、缺乏有效的孵化平臺、就業市場吸引力不足等一些實際困難。
“抓好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建設,促進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要政府、社會和港澳青年內外聯動、共同努力,特別是要共同抓好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李文俊建議,深化港澳與內地政府間合作,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青年創業基金,推出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完善社會保障措施,健全港澳青年在內地生活保障體系。健全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對港澳青年的政策解讀和指導,引導他們更好地了解內地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張宗真對港澳青年就業創業問題也很關注,他在調研中發現,澳門居民到內地就業創業的人數比較少。“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內地與澳門薪酬差距較大,澳門高校畢業生的競爭能力較弱,創業成功率較低。”
“應把引導澳門青年進入內地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導他們走進大灣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張宗真建議,加強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政策措施,幫助澳門青年破除認識誤區,并對他們的職業規劃提供建議。試點擴大對澳門專業資質的認定,降低澳門青年進入內地就業的門檻。內地用人單位進一步解放思想,盡可能按高標準給予澳門青年提供薪資待遇,澳門特區政府應參照香港做法,在一定期限內對到內地就業的青年人給予一定補貼。實施“港澳青年安居計劃”,加強住房保障。
暢通融入渠道 更好發揮社團和企業作用
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換言之,港澳青年的未來,也決定著港澳特區的發展未來。
在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看來,推動港澳青年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港澳社會各界特別是社團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港澳是典型的社團社會,社團已經成為社會治理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是做好青少年工作、增強青少年家國情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臺,是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推進‘一國兩制’事業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
他建議,社團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引領,一切以國家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從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推動組織青少年工作,不斷增強港澳青少年的民族觀念和國家意識。活動要豐富內容和創新形式,提高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要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活動的覆蓋面,提高社會效益。要建立評估機制,加強后續跟蹤服務,提升其活動成效。
“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是促進人心回歸的工程,亦是搭橋鋪路的工程,愛國愛港社團在其中要發揮積極作用,讓他們成為有擔當、正向思維、心系家國的新一代,貢獻社會、報效國家。”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譚錦球表示,由于香港的特殊歷史、特殊社會結構以及過去反華勢力的大肆渲染炒作,令很多青年人融入國家的意愿不強。
此外,雖然近年愛國愛港社團推出許多青年赴內地交流實習計劃,但欠缺系統性的持續引導支持,融入成效不足。加之,在港讀書的內地學生和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兩者互動不多,導致融入渠道不暢。
對此,譚錦球建議,作為愛國愛港社團,應充分利用在內地的網絡資源,開展不同領域的實習交流項目,豐富人文交流內容,提升交流活動實效;善用“港漂”和北上大學生,搭建香港與內地融合的橋梁,達至人心相通。愛國愛港社團與中學及大專院校應建立長期伙伴關系,做好面向青年的宣講和對話工作,促進心靈相通。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認為,可以發揮內地高校作用,培育赴內地讀書的港澳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
他建議,適當增加內地對港澳招生院校數量,完善內地高等教育展等聯招機制,同時加大獎助學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優秀港澳學生“北上”讀書。重點扶持一批港澳學生較多的學校,打造更多可共享、有深度、吸引力強的國情教育項目,為港澳學生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做好港澳學生骨干人才培養,將港澳學生納入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項目,發揮好優秀學生典型示范效應。搭建平臺,為港澳學生參與港澳社會治理提供幫助。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帶動作用,加強政策宣傳和細化落地,為港澳學生留在內地就業提供便利。
近年來,在港中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據不完全統計,在港中資企業4000余家,員工約10萬人,其中約95%為香港本地員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煜認為,中資企業理應在香港青年工作中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近年來,在港中資企業在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少年了解國情和中國歷史文化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下一步要繼續發揮優勢,創新愛國愛港教育方式方法。”孫煜建議,在港中資企業在內地的總部或分支機構進一步擴大規模和頻次,支持港澳青年和學生到內地學習交流。另外,在港中資企業應進一步加大招聘力度,向香港青年提供更加多元的崗位,助力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同時,通過設立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等方式,支持香港青年創業。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8月26日 第 01 版)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