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記者觀察丨傳統與新興 需要辯證看
“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傳統產業仍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產業中也有一定的高端技術。”
“市場上的軟件服務商參差不齊,一些數字化產品從消費互聯網工具演化而來,它們所提供的辦公服務等環節的數字通用能力,跟工業互聯網差別很大……”
6月26日,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主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分組討論期間,很多常委圍繞“將傳統產業簡單等同于落后、新興產業一概認定為先進”這一認識誤區展開熱烈討論,指出必須辯證看待傳統與新興。
其實,中央對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一直明確——
2023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
今年5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
我國目前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由于我國傳統產業體系完整體量大,如紡織、服裝、家電、食品等傳統產業,既是財政收入的“錢袋子”,又是穩就業、穩外貿的重要行業,更是我國經濟發展韌性之所在、優勢之體現。
特別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融合化、基本要求之一完整性,都決定了無論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
此外,傳統產業也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來源。如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都來自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正如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錢鋒在大會發言中所說,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醫藥等流程制造業在國計民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而流程制造業提供的合金鋼、碳纖維材料、儲能材料、生物試劑、電子化學品、高純氣體等高端產品,有力支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必須看到,傳統與新興是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當下的傳統,皆曾是過往的新興;而今日之新興,也終將成為未來的傳統。兩者是在不同階段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支持作用的產業,彼此應該是長期共存、相互補充而非相互取代的關系。
在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背景下,再去認識“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這一重要部署,應該更能理解其戰略深意。
因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是為了做舊與新的區分,更不能為此打上落后與先進的標簽,從而自縛發展的手腳。無論是升級傳統還是培育新興,倘能“老樹發新芽,新枝育精華”,豈不更好?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8日 第 01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