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盛會正在進行時,代表委員日程緊湊,忙并快樂著。他們趕赴這場春之約定,是為民之所盼鼓與呼,一如在春天播種希望。
移民搬遷工作怎么做?人、田、房如何安置,是去附近的村落、遠點的鄉鎮,還是更大的縣城?從“田間地頭”到“家長里短”,委員事無巨細、語重心長,不像在說龐大的工程,仿若在講著“自家”事。他的眼里有光,一束照亮他人的光。
垃圾分類推行了,與數年前的提案“不謀而合”,是否是建言奏了效,自己到底起了多大助推作用?那份計較“個人得失”的茫然感隨即釋然,只要對民生有益,為百姓謀得福祉,一切已然值得。他的心中有火,一團履職為民的火。
無論是大山里的搬遷工程抑或社區里的垃圾分類,再到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數字經濟發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樁樁件件都是民生。有人說,兩會很“大”,國計民生、經緯萬端,都在這里匯集;兩會又很“小”,從一個個細節里,就能品讀出時代變遷、大國風范。
在政協工作中當主角、在本職崗位上作表率的委員緊扣“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提出提案,事不畏難、行不懼艱,建真言、出實招、聚共識,彰顯著履職的溫度、力度與態度。
民生無小事,2100多位委員的提案背后,又都是一項項系統工程。如果以時間為尺,愿景達成的刻度上,是委員們的“同向而行”。5年、10年甚至數十年,一屆又一屆委員接力建言,“久久為功”方顯成效。
對這份沉甸甸的工作成績,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表述或許是最好的注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政協組織共同奮斗的結果,是廣大政協委員認真履職、努力奉獻的結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懷揣著這樣赤誠的情懷,委員們攜手并肩,共同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殷殷期望,已然化作潤物無聲的精神給養,讓他們在全國兩會這一更高的視野和平臺上,傳遞出更多給人信心和力量的“好聲音”。
本報記者 徐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