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新聞動態
安徽省政協委員建言大別山區高鐵布局規劃
高鐵網絡連起來 老區經濟富得快“在高鐵時代,大別山南麓的高鐵網絡布局卻是有缺憾的,與此伴生的是區域發展格局的深刻變遷,這種反差在大別山地區尤為明顯。”1月13日,在安徽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釋天通提交《關于重視大別山地區高鐵布局規劃的提案》,建議綜合考慮民意和經濟緊密度,在大別山區重點謀劃推動建設兩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并爭取上升為國家戰略。
背景:四次交通變遷 老區依然“行路難”
交通對于一個地方發展的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近代以來的中國,交通形態起碼經歷了4次轉換,經歷了5個時代。對應起來,大體上依次是運河時代、海運時代、傳統鐵路時代、高速公路時代和高鐵時代。
那么,大別山地區的發展歷史,與交通狀況有著怎樣的關聯度呢?
釋天通經過調研和分析發現,大別山作為革命老區,交通一直有短板。“山區以陸路為主,陸路又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水運的影響相對較弱。”
目前,大別山區內鐵路通車里程較短,真正穿越內山的僅有京九線河南新縣到湖北麻城的8O多公里,以及合武線安徽金寨到湖北麻城100公里路段。而大別山區邊緣地帶是我國交通大動脈,東南有合九鐵路及滬渝高速,西南有京九鐵路和黃岡至黃梅公路,北有合葉(合肥一葉集)高速公路及312國道。但是,作為紅色故土,制約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還是交通運輸不夠便利。
建言:站在國家層面謀劃兩條新高鐵
釋天通認為,大別山地區是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邊界地區,也是東部和中部的交叉點、還是武漢都市圈和長三角的連接區域,這里自然資源豐富,擁有諸多名貴藥材、木材、稀有礦產等物資,“這里的人們對高鐵有迫切期望,在這里修建高鐵產生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客觀上遠高于全國大多數地區。”在他看來,老區人民最希望高鐵能連接的地區首選湖北和浙江,“要么是外資高地,要么民營資本發達,不僅是重要資本的來源地和中介所,也是外出務工經商的首選地區。”
釋天通建議:首先要按照新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和提升大別山區高鐵建設,特別是南麓地區。“如果不能在基礎設施方面給予同等條件的話,與江南地區的差距必會再次拉大。”在他看來,重視大別山區高鐵建設,是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的實際舉措,是對在推動長三角和中部地區交流協作發展上取得成績的鼓勵。
其次,迫切需要在高鐵建設上對大別山地區進行精準扶持。以武漢、合肥為中心輻射開來的大多數線路,之間的夾角都在45度左右甚至更小,唯有大別山區的空白區域竟達135度之多。
最后,還需要立足全國發展審視推進大別山高鐵布局。他呼吁:綜合考慮民意和經濟緊密度,圍繞加快建設符合國家戰略需要,與武漢都市圈、長三角經濟圈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鐵路網,建議對大別山高鐵建設進行統籌謀劃,重點推動建設兩條高鐵,并爭取上升為國家戰略,均按照時速350公里高鐵建設。
這兩條鐵路中,第一條是新武杭高鐵,即湖北武漢-羅田-英山-安徽太湖-岳西-潛山-懷寧-安慶-池州-涇縣-寧國-浙江安吉-杭州,并在沿途縣市均設置高鐵站。第二條是宿望宣高鐵,即安徽宿松-太湖-望江-宣城,并在四地均設置高鐵站。這兩條鐵路前期只有省級謀劃,但未能納入國家規劃。“如果能規劃建設這兩條高鐵,將使大別山地區人流、物流都通江達海,真正實現橫貫東西、連接南北,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發展格局變遷帶來深遠影響。”釋天通表示。(劉甜甜)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