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書記來了
匯智聚力建設新能源之都
江蘇省常州市委書記與政協委員共話產業發展
通訊員 張霏霏 郭婷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過去常州憑實業崛起、靠產業突圍,也必須依靠產業走向未來。我們要堅持主攻實體經濟、突出智能制造不動搖,以產帶鏈,以鏈興群,打造更高能級的新能源之都,在產業‘高原’之上再攀‘高峰’。”1月8日,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參加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聯組討論,與委員們共話新能源之都建設。
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五,比亞迪、理想汽車、江蘇時代、中創新航等頭部或獨角獸企業先后布局,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光伏行業新增產值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九成,全年整車產銷超34萬輛,整車、動力電池產銷量均占全省一半,太陽能光伏產能在全國占比約10%……經過數十年的精耕細作,常州在新能源發電、存儲、輸送、利用領域,已占據產業制造高點,形成“發儲送用”生態閉環。
“發儲送用”這一概念出自2022年常州市政協常委會協商課題《領跑新能源裝備產業賽道,打造國際知名新能源之都》,完整定義了新能源采集、輸送、存儲和利用四大環節。通過深入調研、廣泛協商,市政協提出了一系列協商建議和打造新能源之都的遠景目標,被市委、市政府充分吸收,寫進了《關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支持和引導全市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今年常州兩會上,不論是市委主要領導在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開幕會的講話,還是市政府工作報告,“新能源之都”是高頻詞和關鍵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蓬勃之勢讓委員們倍感振奮,成為委員們現場熱議的焦點。市政協委員、市工信局副局長薛慶林建議聚焦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儲送用”四大環節,提升集群融合發展和創新發展水平,促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協同創新、集聚發展,爭創國家級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針對如何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市政協委員、常州東安上菱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旭輝建議,營造有規劃可預期的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引導龍頭車企更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速推動建立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協同研發機制,重點研發高性能的新型傳感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智能部件,實現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掌握。
氫能和儲能是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產業鏈長、滲透面廣、帶動性強,是制造業今后發展的新增長點,也是常州新能源產業的短板。“要搶抓‘雙碳’發展戰略機遇,加快謀劃布局西太湖‘氫灣’千畝園區建設,努力搶占氫能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長三角知名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建議加快打造電力儲能、新能源消納、人才名片,加大儲能電池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推進,提升新型輸電裝備產業集群優勢。”常州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徐建平、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海彬等委員圍繞這兩個方面分享見解。
“新能源賽道坡長雪厚,是一座值得深挖的‘金礦’。今年新春第一會,我們將召開新能源之都建設大會,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推進‘發儲送用’深度融合,瞄準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資本市場市值‘兩個超萬億’的奮斗目標,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希望廣大政協委員發揮專業優勢、資源優勢、紐帶優勢,為常州產業發展提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匯聚更多優質資源。”陳金虎現場回應委員們的關切。
“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堅持制造立市、產業強市、質量興市,搶抓歷史機遇,成功接軌新能源時代,將巨筆描繪的國家新能源戰略‘大寫意’變成了產業布局的‘工筆畫’。今年,市政協將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提升協商議政質量,重點關注如何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持續賦能新能源之都建設,為常州重振產業雄風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市政協主席戴源表示。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