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政協主導、街鎮主持、委員主體、群眾參與
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協擦亮“家門口協商”品牌優秀范例
【上海浦東新區政協近年來持續探索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形成了“1個中心、2個基地、3個品牌,36個‘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家門口協商’政協委員協商活動站),若干委員工作室和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的工作體系;出臺了《“家門口協商”政協委員活動站工作規程》,確立區政協領導聯系指導、專委會協同推進、街鎮黨(工)委組織落實、三級政協委員聯動協商和工作站考評等5項機制,建立“政協主導、街鎮主持、委員主體、群眾參與”的浦東模式。
全年36個工作站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數字智慧養老、后疫情時代社區治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議題共開展74場協商活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成效的基層協商優秀案例,充分展現政協深入探索民主協商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成果?!?/span>
2022年11月30日,浦東新區政協召開“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案例交流會,15個政協委員工作站案例同臺PK。
金楊新村工作站:跑出營商環境優化“加速度”
面對轄區企業的強烈訴求,如何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推動基層協商更加規范高效,政協委員金楊新村工作站組建了一支來自律師、銀行、工商聯、科技等界別委員組成的協商項目組,深入基層一線畫好“同心圓”。
政協工作站高度重視商會建設,區政協相關負責同志和委員建議街道加大商會發展支持力度,為商會配人員、建陣地、注經費,不斷提升建設水平,促使商會更好履行團結凝聚、聯結互促作用。
同時,金楊新村街道積極采納委員的協商建言。實施了重點稅收企業服務專員機制,并針對企業注冊變更等需要,堅持全天候線上、線下服務不打烊,主動抓好協調對接。對調研企業反映集中的招工難、活動形式單一問題,通過開展金秋招聘會、黨建聯建活動予以解決,形成共謀發展的合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提速增能。
合慶工作站:協力規范農村房屋租賃
合慶鎮區位臨江,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農村化。
工作站關注著合慶鎮黨委、政府2022年重點工作,針對專項整治工作的全新性、矛盾點、可協商的特點,把助推整治工作作為工作站的一個重要協商主題,組織委員參與到整治工作中建言獻策。
工作站組織政協委員們來到合慶鎮慶豐村,實地走訪調研已整治的房屋,觀摩了農村房屋違規分割出租專項整治工作展板,進一步掌握到實情,深入一線分析整治難點堵點。充分了解專項整治工作的情況后,委員們認為,規范農村房屋出租,可以增加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對于村民而言是有益的。
合慶鎮結合委員們的建議,凝心聚力,協同合力,通過自查自糾、村民自治、協商解決、助力整治等方式,全鎮已完成重點整治點136個,清退居住人員超過1000人。在整治過程中,及時將整治情況向委員通報。
濰坊新村工作站:激發協商“政”能量
濰坊新村街道地處浦東中心城區,人口眾多、高樓林立,單位、商業等資源豐富,具有高度多元復合性。
為進一步打造政協委員履職活動的主陣地,在工作站的基礎上,優化升級了政協活動活動室,設立為經濟界別黨支部陣地,進一步實現政協黨建工作“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工作全覆蓋”。
圍繞街區治理的難點、痛點以及周邊居民的需求熱點,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要提升街區整體形象,硬件、軟件兩手抓,將嶗山路街區打造成新晉網紅一條街;要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咨詢接待、活動服務、宣傳展示等,落實下沉式服務;搭建溝通協商平臺,政府、商戶、居民作為三個平等主體,協商解決復雜困難問題。
“協商于民”濰坊新村政協委員工作站在精準獲取基層需求的基礎上,將委員資源和基層所需精準對接,為民生“加碼”。
新場工作站:政協力量按下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快進鍵”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浦東郊區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新場鎮坦西村與新場產業園區犬牙交錯。園區內現存多個零星成片土地(隊組),形成了一個個人口相對密集、環境臟亂的“園中村”。
2022年9月8日,“協商于民”政協委員新場工作站開展協商活動。
新場工作站高度關注這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揮入站委員智囊團作用,憑借委員資源優勢,為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開方獻策。
2022年7月,區政協相關負責同志帶隊深入坦西村26組,開展實地調研,與入站委員一道和新場鎮相關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了解群眾訴求,掌握新場產業園發展及征收動遷工作的推進情況。
政協委員們積極建言,有委員認為,要關注社情民意,做好正面宣傳導向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好產業園發展規劃,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有委員建議,要全力推進動遷工作,堅決啃下“硬骨頭”,為新場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場鎮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搶抓進度,2022年12月2日完成用地預審及規劃土地意見書。
張江工作站:“智慧中樞”點亮“萬家幸?!?/strong>
張江鎮地處張江科學城的核心區域,是建設宜業宜居科學城的重要承載地之一。
讓本地動遷老年人群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讓科創人才隨遷父母更有融入感歸屬感,是張江推進養老事業和實施服務人才戰略面臨的新命題。
委員們前往申佳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展工作調研,詳細了解為老服務中心建設、運營、管理、服務情況,同時,進一步了解日間照護、康復理療、助餐、助浴、精神慰藉、居家照護及家庭喘息式服務等社區養老需求。
結合一系列走訪、調研等活動,委員們提出要結合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通過組織引領、科學施策,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模式和為老服務綜合體有機結合。
張江鎮結合委員們的建議,圍繞一體化運行、一體化窗口、一體化保障等7個“一體化”的總體構思,推進了張江鎮為老服務一體化中心。
老港工作站:厚植航天文化底蘊
1960年2月19日,由上海機電設計院副院長楊南生、總工程師王希季等百名科研人員自主研發制造的“T-7M”探空火箭在老港一飛沖天,吹響了航天人奮斗的號角。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邁出的關鍵第一步,為我國以后的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老港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始發地。
為更好地打造航天老港,“協商于民”政協委員老港工作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家門口協商”活動。政協委員們先后來到T-7M航天主題基地、政協委員老港工作站、老港居委社情民意直報點,實地走訪考察。
結合委員們的建議,老港鎮進一步加大了航天老港的建設和推進力度。經過溝通協調,T-7M航天主題基地已被納入到上海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同時也被納入到上海市總工會職工旅游線路當中,年內來訪游客特別是青少年數量不斷攀升。
唐鎮工作站:打通基層物業創新服務最末端
物業服務,一頭連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皡f商于民”政協委員唐鎮工作站組織開展了“點題式”協商活動,推動唐鎮物業服務提質增能。
2022年10月,政協委員們來到浦發華庭小區實地調研,了解“酬金制”物業收費模式的推進情況、初步成效以及瓶頸問題。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居民區書記、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開展座談,精準“把脈問診”。
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委員們對癥“開方抓藥”。一是充分發揮小區黨組織作用,構建居委會、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的多方協調運行機制;二是建議跳出“包干制”和“酬金制”兩個固有管理模式,探索一個受廣大群眾認可、與唐鎮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物業收費“唐鎮模式”;三是仔細分析各小區的特點和需求,物業管理服務做到“一小區一策略”。
結合委員們的建議,唐鎮黨委政府積極推行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的“紅領酬金制”物業收費新模式,精準施策破解小區管理服務難題。
周家渡工作站:推進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老舊小區綜合整新是老百姓高度關注、熱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浦東以“美麗家園”“繽紛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大老舊小區綜合整新工作力度。
2022年8月16日,“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周家渡工作站開展協商活動。
2022年8月,周家渡工作站開展了以老舊小區成片化綜合整新為主題的家門口協商活動。政協委員們來到上南一村居民區實地調研,聽取了街道、居委、居民、業委會等各方的情況介紹,全面了解一手信息。
對此,委員們梳理了綜合整新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在綜合整新方面,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提高修繕標準,著重補齊民生短板,探索長效管養機制。在優化綠化方面,建議建立小區綠化檔案制度,完善小區綠化管養機制。
結合委員們的建議,周家渡街道有序推進新一輪的綜合整新民心工程。同時,將協商成果轉化為《關于推進浦東新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新工作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完善浦東新區居住小區綠化的建議》2件提案向區政協提交。
塘橋工作站:強化履職擔當激發內生動力
“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塘橋工作站匯集了經濟、醫藥衛生、九三學社、工商聯等12個界別的6名市政協委員和12名區政協委員。
工作站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多渠道收集議題。線下通過協商活動、走訪征集、群眾進站反映,線上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渠道收集問題訴求,形成需求收集網絡。結合街道重點工作,組織開展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基層治理”“建設現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樣板社區”協商活動,提出了富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工作站注重發揮委員專業特長和屬地優勢,對接家門口群眾需求,落實更多暖民心的行動,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把“履職成果”真正變成“實踐成果”。如“50米視界”小區主出入口建設基本實現了社區文明觸目可見,社區服務觸手可及,社區平安24小時守護。同時,通過把收集的意見和發掘的力量,導流到基層治理中,有效推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探索實踐。
三林工作站:大力推進群租整治
群租問題,是大都市城市治理的頑疾,事關安全穩定,群租問題解決了,許多安全隱患也會逐漸消除,還會促進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
2022年以來,三林鎮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大力推進群租整治;“協商于民”政協委員三林工作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家門口協商”活動,積極建言獻策,打造安全、穩定、祥和的居住環境。
在三林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政協委員三林工作站的積極建言獻策下,雖然疫情較為嚴重,但群租整治仍然強力推進,截至2022年10月,共整治623套群租房。針對群租現象比較嚴重的4個小區開展了全面的群租集中整治,并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成功創建3個零群租居委。
在“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協商文化的影響下,“守好第一道防線,實現無群租”已經成為前灘社區居民的共識。2022年以來8個新入住小區群租惡性蔓延的問題大大緩解,越來越多的“二房東”走向合法合規。
浦興路工作站:同心助力創就業
浦興路工作站以反映群眾訴求、促進民生發展為導向,本著“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的理念,著眼街道“大愛樂業”特色創就業服務品牌,開展專題協商活動。
浦興路工作站圍繞創就業議題開展協商活動。協商活動前,工作站積極做好與對口專委會港澳臺僑委員會的溝通工作,在工作群中交流街道相關信息,讓委員能在充分了解街道相關情況的基礎上,提升調研成效。
有效推進協商議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集眾力、聚合力。本次協商活動,不僅對口專委會同志、入站委員積極參與,還邀請了站外委員,與會人員聚焦主題、紛紛建言獻策。
在工作站協商平臺的搭建下,委員集思廣益,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服務基層治理工作的積極作用。結合委員建言,街道將放大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溢出效應,打好創業孵化、就業幫扶和技能培訓的組合拳。
東明路工作站:助力三林苑“架空層”蝶變
2022年9月,政協委員們赴三林苑居民區實地調研架空層治理情況,參觀了架空層整治樣板房——林苑小舍的建設和使用情況,查看了尚未明確改造定位的架空層區域,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和現實需求。
通過家門口社情民意直報點、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民意征集箱,廣泛征集民意和民智開展協商座談,提出了“開放空間改造,激發家園共識”“培育骨干隊伍,發揮帶動作用”“引入專業力量,拓展賦能渠道”“形成系統規劃,維護發展空間”等高質量建議。
政協委員鏈接所在單位優勢資源,結合東明路街道社區花園網絡建設,提出打造中草藥花園、建設中醫藥健康科普館等建議。少數民族界別黨支部入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后,也在籌備打造“法治苗圃”“法宣小課堂”等特色空間。
在三林苑黨總支的引領下,“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社區規劃師、小區志愿者紛紛出動,中藥草特色花園和中草藥小型科普館已現雛形。
洋涇工作站:推進“家園工程”
業委會一直被賦予維護業主合法權益、監督與協助物業管理、化解物管與業主矛盾的角色,在維護基層穩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業委會卻因法律地位不夠明確、自身發揮作用不明顯等原因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在充分了解洋涇轄區內各小區業委會現狀后,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委員們表示,業委會選舉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建立起信任,要堅持黨建引領,實現黨組織全覆蓋,為業委會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保障;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教育,提高業委會公信力和影響力。建議盡快建立健全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機制,確保業委會規范運行。
結合委員們的建議,洋涇街道進一步完善“紅帆物業”管理模式,推進“人選醞釀-流程把控-黨建覆蓋-常態運轉”的業委會全周期管理。
泥城工作站:培根鑄魂,刻畫鄉村肌理
公平村位于泥城鎮北部,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彭鎮青扁豆”主產區之一,是一個純農村,原先一直是薄弱村。
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泥城“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自2019年起便先后邀請進站委員走進公平,聚焦農村,多方獻策,打磨鄉村肌理、提升整體風貌。
經過與進站委員的多次交流,立足公平村實際,邀請鄉村規劃師多次現場勘查,帶動村民形成共識:結合房屋建筑現狀,以“退圍墻”的方式為切入點,進行鄉村風貌改造。自留地變成了集體用地,退出的是圍墻向內的一小步,改變的卻是由私人空間讓渡為公共空間的一大步。
通過溝通協商,制定了以下措施:通過管養結合,不斷深化完善河湖長工作機制,提升各級河長業務能力,促進區域內河湖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通過統籌水網、綠網等資源,加強河湖水系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走廊,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碼頭路工作站:共建便利養老
南碼頭路街道位于浦江東岸世博核心區,屬于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市政府部分委辦局的辦公所在地。隨著自貿區建設、后世博開發、浦江兩岸開發的深入,南碼頭“新”“老”交互的區域特點愈發顯著。
2022年9月26日,“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南碼頭工作站開展協商活動。
結合委員們的建議,南碼頭街道通過家門口服務站功能疊加、閑置房屋改建等方式,見縫插針做“微養老”,一地多用、一室多能,在距離、空間、功能、時間4個要素上突出便利性,使得養老便利店覆蓋了所有27個居民區,進一步縮小15分鐘養老服務圈服務半徑。
緊急呼叫設備已實現了轄區27個標準化老年活動室全覆蓋,輔具租賃點3年共租賃出電動床、電動輪椅、血壓儀、電動輪椅、血糖儀等325臺。
此外,南碼頭街道完成與5家長護險合作護理站簽約,提供轄區內長護險老人的上門服務。同時,每月公布養老政策、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改善社區長者食堂環境。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