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社會治理現代化如何在鄉村落地?
本報融媒體記者 羅文
黨的二十大站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可見,從最廣大基層著手,拓展群眾參與政治協商渠道,為促進社會治理創新凝聚力量,召集民意、集聚民力、惠及民心,這是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尤其是鄉村治理水平現代化中極其重要的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如何立足國情,凝心聚力搞好鄉村治理現代化,讓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春風持續吹進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與會委員、專家們開展了積極而熱烈的討論。
“共建共治共享”重點在于主體性
從“捧著金飯碗、賣著銅價錢”到“自己的發展自己干,自己的資源自己賺”,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祁美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分享了花田鄉何家巖村的典型情況,他認為共富鄉村治理改革的關鍵在于讓農民敢做、想做、積極做。
祁美文提到的這個花田鄉何家巖村雖然在2015年已經脫貧,但農民們守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過去卻長期處于人均GDP、農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國、全市平均水平的落后情況。
“積分制的主要做法是在發動群眾、民主協商、廣泛共識的基礎上,將村規民約的各項要求量化為積分指標,形成積分評價辦法,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并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或者行為約束。”這是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在作主旨發言時所提出的“創新抓手載體,用務實的工作方式提高治理能力”的關鍵舉措之一,同時也是酉陽縣何家巖村現狀的真實寫照。
祁美文表示,在組建資金池之后,縣政府大力推動何家巖村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過程中不僅強調要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切忌改革走到一半農民反而被薅了羊毛,“堅持利潤留給農戶,成本回歸集體,改變‘企業賺錢、農民保底’的情況”,而且充分發揮了積分制度的激勵機制,“不少農民用積分兌換到了牛羊等畜牧,家庭生產力得到了提升,干活更有勁。”
酉陽縣的治理改革全過程突出體現農民主體性,資金共同管、經營自己做,市場人力對接也逐漸實現本土人才培育、政府專業陪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干部陪伴,推動共富鄉村合作社市場化成熟運轉。對于這種鄉村治理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李國祥深有感觸。
李國祥有著豐富的農村實踐經驗和農村治理問題研究心得,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他深刻意識到各個地區的主要矛盾有其特殊性,而解決主要矛盾的過程就是實事求是地抓人才、抓治理,靈活培育和引進各類治理人才。“在注重頂層設計和自上而下推進的同時,也要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和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
事實證明,不同鄉村不同治理組織運作往往都有差異,所以較難總結出標準化模式在不同鄉村推廣。“因此,要多渠道吸引鄉村治理人才和多方式培育鄉村治理人才。”李國祥認為,可以在一些鄉村發揮外來志愿者的積極作用,建立鄉村治理人才和社會支持資源雙向選擇機制。
“同時,我們可以試行老干部村官制度。”李國祥這個提法讓會場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他解釋道,“不是讓所有老干部都回去當村官,而是充分發揮一些已經退休但經驗豐富,而且對農村問題有研究的老干部的優勢,允許他們在一定期限內延遲退休,繼續為鄉村治理作貢獻。”
法治建設保障鄉村治理體系化、現代化
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表示,在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過程中,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他還列舉了不少中國法學會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法治實踐工作,諸如健全法律服務工作機制、利用各平臺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提供法律咨詢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司法部原副部長趙大程對此十分贊同。他表示,應該把加強法治鄉村治理建設當成一項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工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同時不斷從實際出發,落實基層法治道路建設。
趙大程進一步建議,要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執法力量資源,推動執法力量向基層傾斜。在司法方面,應建設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涉農案件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維護基層群眾合法權利。
體系化的建設不僅體現在法律層面,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如此。李國祥認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首先要健全黨組織。“可以根據不同類型鄉村,或者立足當地,選好和配備黨員村干部,優化統籌人力結構,或者必要時在一些鄉村,特別是脫貧村,繼續配備第一書記和幫扶干部,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促進矛盾化解和鄉村發展。”
以點帶面,全面積極發展蔚然成風
如何更好引領帶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張天佐提出了樹典型、抓引領的重要性,他認為,這樣不僅能激勵大家的生產積極性和持之以恒的建設決心,更因為每個典型背后都蘊含著對鄉村治理規律和方法的把握,經驗值得傳播。經過討論,大家充分贊同,認為樹典型、抓引領是鄉村振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提到以點帶面助力鄉村振興時,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說起了發生在身邊的例子:“前不久,北京密云區司法局為進一步充實壯大基層普法社會力量,制定了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方案,組織推薦法律明白人培養人員名單,引領帶動身邊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將普法工作化繁為簡,保障鄉村治理共同體持續得到有力建設。這就是比較常見的通過發揮典型作用更好賦能治理工作高效展開的例子。”
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思政黨建處處長馬勇也現身說法,他提到,退役軍人不僅可以投身鄉村振興,而且可以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很好的先進示范作用。這些退役后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的優秀軍人代表們被親切地稱為“兵支書”,他們經過部隊培養,又有著年富力強、踏實肯干、大膽創新的優良作風和能力優勢,同時對鄉村建設有信心、有熱心,能與老百姓輕松打成一片,帶動群眾建設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如何更好激勵‘兵支書’們參與鄉村基層社會治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有著豐富的西北地區工作經驗,聽了馬勇的講述,他連連點頭并忍不住提問。
“這是個好問題。”馬勇笑著說,西部地區鄉村振興任務相對艱巨,為更好發揮“兵支書”在基層建設中的示范作用,還應進一步探索學習培養機制,將更多西部地區納入“兵支書”培訓計劃。同時,積極選樹優秀“兵支書”先進典型,在實踐中充分聚焦基層實際,提高站位,強化本領,實現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典型作用激勵機制。
“這些實踐成果和創新經驗,好學可用,希望媒體也能廣泛宣傳,讓好的鄉村治理方式由‘點上生根’變成‘面上開花’。”
“還可以拓展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渠道,把各方面人員有序參與納入基層治理的結構之中,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激發更大創造活力。”
……
討論還在繼續,答案逐漸在凝聚共識中變得清晰。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1月25日 第 08 版)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