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風采
【二十大代表風采】潘從明:戈壁灘上的大國工匠
人民政協網10月10日電(通訊員 王釗)他能準確把控萬分之一的精準度,從銅鎳冶煉“廢渣”中同時提取8種以上的稀貴金屬。
他是僅憑溶液顏色就能準確判斷99.99%產品純度的傳奇人物,發明的“顏色判斷法”作為鉑族金屬精煉師的“絕技”“絕活”,被新聞聯播“大國工匠”欄目向世界同行推廣。
他主創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解決了沿用38年的傳統工藝存在的原料適應性差、資源利用率低、清潔性差等技術瓶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叫潘從明,是坐落于戈壁灘上的甘肅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工序工序長。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人,成長為“全國勞模”“大國工匠”“省級領軍人才”,他走過了不平凡的奮斗之路,也為推動我國貴金屬冶金技術向高、精、尖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很幸運自己趕上了好時代,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潘從明說。
貴金屬是精密電子、航空發動機、燃料電池等國家戰略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基礎材料。我國貴金屬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的0.39%。90%的貴金屬是從廢棄礦渣里提煉出來的,貴金屬的提煉需要精湛的技藝。潘從明和他的團隊就是要從堆積如山的廢渣中提取鉑族貴金屬。
從廢渣變成液體,從液體變成貴金屬,每一種貴金屬的提取要經過20多道工序,200多個技術控制指標。
每一道工序都會讓液體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借助一雙敏銳的眼睛,潘從明在渾濁的液體中,觀察其中微妙的色彩變化,甄別和捕捉著貴金屬分子。
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數萬次的反復試驗,潘從明團隊研發出了一套穩定可靠、經濟環保的新型貴金屬提取工藝,冶煉提取次數比過去縮減了一半,顛覆了沿用30多年的傳統工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0年1月,潘從明負責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成為西北五省區首位獲此殊榮的一線工人,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近12億元。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潘從明充分發揮工作室平臺優勢,將自己“絕技、絕活”的精髓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同事和徒弟們,并結合自己實際操作積累的經驗,編纂出30余萬字的資料,作為貴金屬冶煉工培訓教材,廣為使用,為貴金屬產業的發展儲備了大量人才基礎。
“我和團隊趕上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好時候,從一線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潘從明說。
編輯:羅文